33例肾嗜酸细胞瘤报道及文献复习.doc

33例肾嗜酸细胞瘤报道及文献复习.doc

ID:17400319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0

33例肾嗜酸细胞瘤报道及文献复习.doc_第1页
33例肾嗜酸细胞瘤报道及文献复习.doc_第2页
33例肾嗜酸细胞瘤报道及文献复习.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33例肾嗜酸细胞瘤报道及文献复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3例肾嗜酸细胞瘤报道及文献复习【关键词】肾嗜酸细胞瘤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目前国内报道较少、术前诊断非常困难。本次报道上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病例及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女性,59岁。因右腰胀痛1月于2006年7月8日入院,体检:血压100/60mmHg,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体温37.2℃,腹平软,无压痛,未及肿块,双肾区无叩痛。辅助检查:尿隐血3+,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均正常。B超示右肾上极可见实质性肿块,向肾外突出

2、,大小约4cm×3cm×3cm,内部回声不均。CT提示右肾上极4cm×3cm×3cm肿块,突出于肾表面,密度稍高于正常肾实质,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肿块内有低密度区,考虑右肾癌。于当年7月12日行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上极肿块,向肾表面突起,未累及脂肪囊及肾周筋膜,肾蒂无肿大淋巴结。病理:肿瘤切面灰黄色,质细腻,界线清,无包膜。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嗜酸性颗粒状,核圆形居中,少数细胞核较大深染,瘤细胞呈巢状排列,间质少细胞,水肿性。病理诊断:肾嗜酸细胞瘤。术后6d出院。  病例

3、2:男性,43岁。因肉眼血尿伴右腰酸痛3天于2007年3月18日入院,体检:血压121/81mmHg,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体温36.2℃,腹平软,右肋下4指可及肿块,表面光滑,质地偏硬,轻触痛,右肾区轻叩痛。辅助检查:B超示右肾增大,形态失常,其内可见实质性肿块,大小约11cm×10cm×9.60cm,内部回声不均,可见血流信号,肾实质被挤压,显示不清,后腹膜无肿大淋巴结。下腔静脉、双肾静脉内未见栓子。静脉尿路造影示右侧肾脏肾盂肾盏破坏,杯口形态变形,提示右肾占位。CT示右肾巨大肿块,存少量正

4、常肾组织,分界欠清,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可见片状囊性低密度灶,增强后病灶实质部分强化明显,中心仍呈低密度,肾门结构消失,为肿块占据,提示右肾巨大占位,临床诊断:右肾肿瘤,右肾癌首先考虑。于3月21日全麻下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中极巨大肿块,切面棕黄色,肿块有假包膜形成,与周围少量正常肾组织分界清,肾蒂无肿大淋巴结。病理:肿瘤切面黄褐色,有假包膜。镜检:肿瘤组织排列成实性巢状、梁索状,瘤细胞大小形态一致,胞浆嗜酸性,核小,圆形,多位于细胞中央,间质少,为透明样纤维结缔组织,血管丰富,局部可见瘤细胞侵犯

5、包膜血管。病理诊断;肾嗜酸细胞瘤。术后14d出院。    病例3:男性,63岁。因反复右腰部酸胀伴发热4d于2007年11月26日入院,体检:血压124/74mmHg,脉搏94次/分,呼吸21次/分,体温37.7℃,腹平软,无压痛,未及肿块,右肾区叩痛。辅助检查:尿常规提示:尿蛋白微量,肝肾功能正常,CT示右肾中上极约3cm×3.50cm×33.50cm略低密度灶,密度欠均匀,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似有多个小病灶融合而成。术前诊断:右肾肿瘤,于当年12月2日全麻下行右肾探查,术中见右肾中极约4cm×4cm

6、×4cm囊性肿块,呈多房性,囊壁厚,内见暗红色血性液体,肾周无肿大淋巴结。术中冰冻切片提示右肾癌,集合管癌考虑,遂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病理:右肾实质内见4cm×3cm肿块,伴出血,可见小囊腔。镜检肿瘤组织呈实性巢状,腺样或囊状排列,可见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呈立方状,部分扁平状,多数细胞胞浆透亮,核圆行,位于中央,间质纤维结缔组织丰富,伴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周围肾实质可见结节状病灶,由嗜酸性细胞构成,排列成乳头状,周围见纤维包膜。病理诊断:右肾腺癌,集合管型,伴右肾嗜酸细胞瘤。术后15d出院。  2 讨论  

7、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约占肾肿瘤的3%~6%。Zippel[1]于1942年首次报道该病,1962年Hamperl等[2]提出诊断标准,1976年Klein等[3]对本病作了详细描述,1981年Liber等[4]通过90例病例分析,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生物学特性作了系统分析。肾嗜酸细胞瘤一般为单发,约有4%~6%可为双侧发病。发生在一侧或双侧的肾多灶性嗜酸细胞瘤称为嗜酸细胞瘤病。Klein[3]通过电镜证实本病来源近曲小管,但近年来通过免疫组化提示可能发生于肾远端小管,特别是靠近集合管处。B

8、rown[5]对嗜酸细胞瘤遗传学研究发现,本病常有染色体异常,特别是第1号染色体或Y染色体的丢失。    本病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无任何症状,多因检查其它疾病或尸检时偶然发现,偶有轻微腰部不适、腰部肿块或血尿来就诊。本文报道的3例均有腰酸症状,其中1例有血尿。本病超声表现无特异性,通常表现为肾皮质区界线清晰的实性占位,易误诊为肾癌,但肿瘤较大时,瘤体中心可发现类星状低回声或稍高回声,被认为是超声诊断的重要特征。CT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