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

ID:17626896

大小:4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4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_第1页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_第2页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_第3页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_第4页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24更新时间:2008-5-2422:27:35

2、【字体:小大】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如下图所示:  本质:材料作文——讲究审题  新材料作文  形式:话题作文——体现开放     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新材

3、料作文  【审题原则与方法】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三性”为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1.理清

4、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

5、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5练及思路提示      一。审题立意思路与方法训练(一):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

6、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过程分析】      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      “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      “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①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②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

7、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铁棒都有象征意义。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过程分析】      材料中的“锁”“钥匙”“铁棒”都运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锁”比喻为问题、矛盾;“钥匙”

8、和“铁棒”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钥匙——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说明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基础,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②铁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说明做事不讲究方法,一味蛮干。所以,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9、      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过程分析】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