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治疗溃疡病的手术方法.doc

外科治疗溃疡病的手术方法.doc

ID:17633607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4

外科治疗溃疡病的手术方法.doc_第1页
外科治疗溃疡病的手术方法.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外科治疗溃疡病的手术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科治疗溃疡病的手术方法【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统称消化性溃疡或溃疡病,泛指发生在与胃液接触的胃肠道部分的溃疡,包括食管下段、胃、十二指肠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空肠的溃疡等。笔者外科手术治疗溃疡病32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临床诊断为溃疡病而适应手术的病人,32例中男30例,女2例。年龄40~56岁,平均48岁。  1.2手术方法  1.2.1胃空肠吻合术本术式较简单安全,近期疗效尚好。但手术未消除溃疡病病因,以致溃疡复发率和吻合口溃疡发生率甚高。目前仅用于:(1)静止性溃疡病、瘢

2、痕性幽门梗阻、胃酸低或年老体弱不能负担胃大部切除的病人;(2)作为迷走神经切断术的辅助手术;(3)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而无施行胃大部切除的条件,单纯修补后又有发生幽门梗阻的可能者。  1.2.2胃大部切除术(1)BillrothⅠ式是在胃大部切除后将胃的剩余部分与十二指肠切端吻合,在此原则下有多种变式。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吻合后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状态,所以术后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并发症少。当十二指肠溃疡伴有炎症、瘢痕及粘连时,采用这种术式常有困难,有时为了避免胃十二指肠吻合口的张力过大,切除胃的范围不

3、够,就容易引起溃疡复发。对胃酸分泌高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不太适合,故此术式多用于胃溃疡。(2)BillrothⅡ式是在胃大部切除后,将十二指肠残端闭合,而将胃的剩余部分与空肠上段吻合。此法优点是:胃切除多少不因吻合的张力而受限制,胃体可以切除较多。溃疡复发的机会较少,由于食物和胃酸不经过十二指肠,直接进入空肠,十二指肠溃疡即使未能切除(旷置式胃大部切除术),也因不再受刺激而愈合。因此临床上应用较广,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特别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  1.2.3胃迷走神经切断术(1)迷走神经切断术是最早提出来的

4、术式。约在食管裂孔水平,将左右2支迷走神经干分离清楚,并将神经干切除5~6cm,以免再生。根据情况,再行胃空肠吻合或幽门成形术,甚至胃部分(50%)切除术。(2)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将胃左迷走神经分离清楚在肝支下切断,同样胃右迷走神经分离出腹腔支下,加以切断,从而避免了发生其他器官功能紊乱。为了解决胃潴留问题,则需加胃引流术。常用的引流术有:①幽门成形术。在幽门处做纵行切开,横形缝合,或在幽门处沿胃大弯到十二指肠做一倒“U”字形切开后再行胃、十二指肠缝合。②胃窦部或半胃切除,再胃、十二指肠或胃、空肠吻合。③2胃空肠吻

5、合。吻合口应在胃窦部最低点以利排空。(3)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此法仅切断胃近端支配胃体、胃底的壁细胞的迷走神经,而保留胃窦部的迷走神经,因而也称为胃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或近端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手术时在距幽门5~7cm的胃小弯处,可以看到沿胃小弯下行的胃迷走神经前支入胃窦部的扇状终末支(鸦爪)作为定位标志,将食管下端5~7cm范围内的进入胃底、胃体的迷走神经一一切断,保留进入胃窦部的扇状终末支。  1.3结果32例患者均获满意疗效,临床治愈。  2讨论  临床手术要注意外科治疗并发症。如: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6、,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胃大部切除术后倾倒综合征(包括早期倾倒综合征、晚期倾倒综合征),胃大部切做术后的梗阻现象(包括吻合口梗阻、输入空肠襻梗阻、输出空肠襻梗阻),以及吻合口溃疡,碱性反流性胃炎,营养障碍(包括消瘦、贫血),还有胃潴留、腹泻、胃小弯坏死穿孔、复发性溃疡等。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