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CTMRI诊断PPT课件

脊柱CTMRI诊断PPT课件

ID:17651346

大小:12.94 MB

页数:87页

时间:2018-09-04

脊柱CTMRI诊断PPT课件_第1页
脊柱CTMRI诊断PPT课件_第2页
脊柱CTMRI诊断PPT课件_第3页
脊柱CTMRI诊断PPT课件_第4页
脊柱CTMRI诊断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脊柱CTMRI诊断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脊柱1一、脊椎退行性变多为生理性老化过程,一般不引起明显症状。遗传性、自身免疫性、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等原因,也可促使脊椎发生退行形变。2病理与临床椎间盘退行性变:A、纤维环退变:多发生于20岁以后,出现网状、玻璃样变及裂隙样改变,并向周围膨出,退变处可有钙盐沉着;B、软骨终板退行性变:表现为软骨细胞坏死、囊变、钙化和裂隙;C、髓核退变:晚于纤维环退变,主要表现为脱水、碎裂,有时出现气体和钙化。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关节囊松弛,关节脱位。韧带退行性变:纤维增生、硬化、钙化或骨化。脊椎骨骼改变: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和骨质增生。继发性改变:椎管、椎间孔

2、及侧隐窝的继发性狭窄。3脊椎退行性变的CT表现椎间盘向四周均匀膨出于椎体边缘,其后缘正中仍保持前凹的形态。硬膜囊前缘及椎间孔可受压。膨出的椎间盘外周可有弧形钙化,有时可显示椎间盘“真空”征和髓核钙化。骨结构改变:多表现为椎体边缘部唇样骨增生、硬化。黄韧带肥厚、钙化:表现为椎板内侧高密度影,硬膜囊侧后缘受压、移位。后纵韧带肥厚钙化或骨化:表现为椎体后缘的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45678910二、椎管狭窄是指构成椎管的脊椎、软骨和软组织异常,引起椎管有效容积减少,压迫脊髓、神经和血管结构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11临床与病理先天性:包括伴有其他骨骼发育异常的椎管狭窄,和特发性狭

3、窄。获得性:退行性变、创伤、炎症、肿瘤、肿瘤样病变、手术、后纵韧带骨化、骨质增生。依狭窄部位可分为A、中心型椎管狭窄;B、侧隐窝狭窄;C、神经孔狭窄。12椎管狭窄的CT表现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脊柱滑脱、椎间关节增生、后纵韧带肥厚、钙化等改变。骨性椎管矢状径:颈椎小于10mm为狭窄,腰椎小于15mm为狭窄。椎弓根间距:小于20mm为狭窄。侧隐窝矢状径:小于2mm为狭窄。椎间孔宽度:小于2mm为狭窄。13三、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与病理椎间盘由透明软骨终板、髓核和纤维环构成。随年龄增长,出现髓核脱水、变性、弹性减低,纤维环出现裂隙,周围韧带松弛。为内因。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椎间盘内压增

4、加,为外因。髓核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形成椎体上下缘的压迹,称为Schmorl结节。14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直接征象:A、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密度与相应椎间盘一致,形态不一。B、突出的椎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C、椎管内硬膜外可见髓核游离碎片,密度高于硬膜囊;D、许莫结节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中后1/3交界部,常上下对称出现。其中心密度低,为突出的髓核及软骨板,外周为反应性骨硬化带。间接征象:A、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或消失。B、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及神经根受压移位。C、周围骨结构改变,突出髓核周围骨质

5、硬化。151617181920四、脊柱结核346是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的,约占40%~50%,好发于儿童和青年,近年老年人发病上升。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胶少见。病变常累及两个以上椎体。大多数病人发病隐袭,病程缓慢,症状较轻。可有低热,食欲差和乏力。脊柱活动受限,颈、背或腰痛,多为酸痛或钝痛。脊髓受累可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或瘫痪。21脊椎结核的CT表现骨质破坏:1、中心型:椎体内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骨缺损区,边缘不清,可有小死骨。可变扁或楔形变。2、边缘型,破坏开始于椎体的上下缘,累及椎体和椎间盘,椎间隙变窄。3、韧带下型,主要见于胸椎。病变开始于前纵韧带下,涉及数个椎体,椎体前缘凹陷性

6、破坏,扩散累及椎体及椎间盘。4、附件型,较少见。22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间盘完全破坏,相邻的椎体相互融合,为诊断脊椎结核的重要依据。后突畸形:为常见征象,常见于少年儿童胸椎结核。冷性脓肿:病变椎体周围干酪性脓肿,咽后壁、后纵隔、腰大肌的脓肿,可有不规则钙化。死骨:较少见,沙粒样死骨。2324五、椎管内肿瘤25室管膜瘤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瘤的60%。起源于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位的室管膜残留物,好发腰骶段、脊髓圆锥和终丝。易发生囊变。多见于30~70岁生长缓慢,症状轻,就诊时已经很大。26室管膜瘤的CT表现脊髓呈不规则膨大。脊髓密度均匀性降低。囊变较常见,表现为更低密度区。肿瘤扩

7、张压迫邻近骨质时,可见椎管扩大。增强:肿瘤实性部分可强化,囊变部分无强化。27星形细胞瘤76%为I~II级。以胸、颈段增多。38%可发生囊变。多见于30~60岁。儿童往往累及多个脊髓节段。脊髓增粗,表面有粗大迂曲的血管。肿瘤与脊髓组织无明显分界。肿瘤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肿瘤强化不明显,少数可不均匀强化。MR: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由于水肿,在T2上病变范围较大。强化:实性部分可强化。28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