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

浅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

ID:17716442

大小:20.0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5

浅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_第1页
浅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_第2页
浅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_第3页
浅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_第4页
浅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加强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应该予以重视和加强。本文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全社会普遍关注。积极妥善地做好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对经济发展、毕业生个人发展有利,还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与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作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理应得到重视、加强和深入。

2、  一、新时期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有必要得到加强  1、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8%,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就业问题。当前就业形势之所以日益严峻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劳动力供需失衡,供大于需。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及大量下岗工人的产生,另一方面近年来的高校扩招,毕业生逐年增加。有关部门统计,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有115万人,到了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已达到了413万,五年来

3、高校毕业生平均以近50万人的速度增长,而社会所需的就业岗位却未按相应的比例增加,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二是局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受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影响,局部地区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发达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多、机会多,而落后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少、机会少。同时由于地区行业间发展状况不同,使得有些地区某些专业容易就业,某些专业难就业;三是教育体制改革落后。集中体现在学校教育、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导致部分专业人才培养过剩;四是就业市场建设不完善。由于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就业信息流

4、动不畅,信息共享机制难以有效形成,有些单位为了牟利而侵犯求职者的合法权益,进而扰乱就业市场秩序,降低了市场配置劳动力的效率。  以上种种原因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求职者与成功求职之间“磨合期”的不断加大,影响毕业生顺利成功求职。为了有效缩短这种“磨合期”达到顺利求职目的,就必须对我国或有关地区的就业政策和形势有所了解,帮助毕业生掌握有关求职方法和技巧,并不断调整求职思路,改进求职方法。  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模式要求  在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

5、[XX]1号)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也明确指出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从而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摆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因此,高职院校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院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尽管各学院都在千方百计为学生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但岗位数量毕竟有限。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键还是要靠不断提高其自身的就业能力来达到就业。  

6、3、国家积极的就业制度要求  当前我国的就业制度彻底地由改革开放以前的“统分统配、包当干部”过渡到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公平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在择业,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上有了充分的自主权。为了兼顾国家的需要、个体就业的满意度以及就业.中有关权益的保护,就必须使学生在就业中具体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能考虑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而服从分配;二是能充分结合人才市场有关情况,个人的兴趣、特长和爱好来更好地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培养个人未来

7、的就业能力或选择自己满意的工作;三是由于毕业生在就业和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方面自主权的扩大,使双方难免会因种种原因产生利益冲突,就会出现诸如如何尽量避免冲突、维护自身的权益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这就需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各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  自XX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学[XX]6)的文件,其中明确要求把就业指导纳入正常教学。大部分学校仍把就业指导作为《形

8、式与政策》的部分教学内容,而且正常教学课时偏少,基本上都少于16个课时。  2、“本土化”就业指导教材建设滞后  当前各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就业指导教材一般是大众化的教材,基本上适用于各高校也适用于各专业。尽管其某种程度上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就业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但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及学校自身的改革,这些教材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指导就业的需求。集中体现在:一是缺乏有针对性地对各地区或行业的就业状况、发展形势、能力要求进行细致分析;二是不能很好地结合学校的历史背景、校园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