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试论脾脏病机五行传变的规律与模式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试论脾脏病机五行传变的规律与模式

ID:1772410

大小:3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3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试论脾脏病机五行传变的规律与模式_第1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试论脾脏病机五行传变的规律与模式_第2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试论脾脏病机五行传变的规律与模式_第3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试论脾脏病机五行传变的规律与模式_第4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试论脾脏病机五行传变的规律与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试论脾脏病机五行传变的规律与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医药学临床医学论文题目:试论脾脏病机五行传变的规律与模式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摘要]脾土与心、肺、肝、肾四脏分别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生理联系,一旦脾(胃)病变可影响他脏,或他脏病变亦可殃及脾脏,从而发生脾脏病机五行传变。其传变遵循五行母子、乘侮与胜复规律,而出现诸多模式。  [关键词]脾脏;病机;传变;规律;模式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分属五行,其中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脾土与心、肺、肝、肾四脏分别存在着生我、我

2、生、克我、我克的生理联系。一旦脾胃病变则可影响他脏,或他脏病变亦可殃及脾脏,从而发生脾脏病机五行传变。所谓脾脏病机五行传变是指脾脏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遵循五行母子、乘侮与胜复规律,发生脾脏有病传及四脏或四脏有病传及脾脏的病变过程。  1脾脏病机五行传变的规律  总的来说,脾脏病机五行传变遵循五行母子、乘侮及胜复规律。然脾土与其余四脏均有联系,脾脏病变可传及其中的一脏,也可同时传及其中的几脏,而其余四脏的病变也可传及脾脏。笔者通过对《内经》、《难经》二经的整理,归纳出以下6种规律,以资探讨:(1)一脏有

3、病,可依相生次序母子传变。如脾土有病传肺金,肺金有病传肾水,肾水有病传肝木,肝木有病传心火,心火有病传脾土。从相克顺序看这种传变,恰好是间隔一脏后而成依次母病及子,故《难经·五十三难》称为“间藏者,传其子”[1]。(2)一脏有病,可依相克次序相乘传变。《素问·玉机真脏论》有云:“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2]。如脾土有病传肾水,肾水有病传心火,心火有病传肺金,肺金有病传肝木,肝木有病传脾土。对此《难经·五十三难》称为“七传”[1]。(3)太过不及,可乘侮并见传变。《素问·五运行大论》云

4、:“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2]。联系人体,则脾土有余,则乘肾水而侮肝木;脾土不及,则肝木乘而肾水反侮。(4)一脏有病,可及四脏传变。《素问·玉机真藏论》云:“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2]。如脾土有病,可子病及母而传心火,可乘所胜之肾水,可母病及子而传肺金,可反侮所不胜之肝木。(5)四脏有病,可及一脏传变。一脏有病可传及四脏,四脏有病亦可影响一脏而有不同的传变。如心火可母病及子而传脾土,肺金可子病及母而传脾土,肝木可

5、乘脾土,肾水可反侮脾土。(6)五行胜复规律。“胜复”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其中云:“有胜则复”[2],说明只要有胜气,必然有复气以报复其胜。胜复规律与岁运有关,凡岁运太过不及均可影响人体发病。如脾·岁土太过,土胜而肾水受害,则肝木来复;脾·岁土不及,木胜而脾土受害,则肺金来复。一旦超出胜复调节,人体即可发病。在此应当指出某些突发疾病由于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并不完全按照五行母子乘侮的规律进行传变。  2脾脏病机五行传变的模式。  遵循上述规律,脾脏疾病传及他脏或他脏病变传及脾脏可出现以下几种模式

6、。  2.1脾脏有病传及四脏的病传模式  2.1.1母子关系的传变模式以脾土为中心而发生的母子关系的病机传变,其病机变化既有两对相生关系失常而分别影响肺脏和心脏的母病及子、子病犯母,也有心—脾—肺三脏母子相及的传变模式:(1)母病及子,脾土有病传肺金。这种传变首载于《素问·玉机真脏论》“脾受气于肺”[2],即指脾土病变传及肺金的母病及子,其病机变化有三:①母虚累子。母脏脾土亏虚导致其子脏肺金的不足,发生母虚累子的传变,可致母子两脏俱虚,又称为“土不生金”。继纳呆、体瘦、便溏等脾胃虚弱症状之后又出现“咳嗽气

7、短,气上,皮毛不能御寒,精神少而渴;情惨之而不乐”等肺病症状。②母虚子实。母脏脾土虚弱,失于运化,而痰湿内生,影响肺金,可致母子虚实夹杂。沈金鳌指出,脾失运化,则“内酿成痰,上袭于肺,遂为咳嗽”[3]。对此,后世发展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即是对这一病机传变的精辟概括。③母实传子。母脏脾胃邪实导致其子肺金受病,发生母实及子的传变,可致母子两脏皆实。可见“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2]等证。(2)子病犯母,脾土有病传心火。首载于《素问·玉机真藏论》“气舍于心”[2

8、],即指脾土病变传及心火的子病犯母,其病机变化亦有三:①子虚及母。子脏脾(胃)亏虚导致母脏心火不足,发生子虚及母的传变,可致子母两脏俱虚。这是因为“胃气不到于心,心则无成,亦不奉生”,可出现心痹、大小便不利、腹胸大、女子不月等症。而子令母虚除见“饮食倦怠、不能运思、手足无力,耳目昏眠”的脾病症状外,还可见“怔忡、怵惕、烦躁”的心病症状。②子盗母气。又可见两种情况,其一子脏脾胃虚弱而阴火暗生,煎熬营血,致使心母之气亏损的传变,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