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脾胃肠病虚实病机及其传变特点

试论脾胃肠病虚实病机及其传变特点

ID:45940499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试论脾胃肠病虚实病机及其传变特点_第1页
试论脾胃肠病虚实病机及其传变特点_第2页
试论脾胃肠病虚实病机及其传变特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论脾胃肠病虚实病机及其传变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脾胃肠病虚实病机及其传变特点更新日期:2009-09-06点击:刘冬岩王科成摘要从脾胃肠病的虚实转化、和互传化、波及他脏、他脏病及4个方面,论述了脾胃大小肠病虚实病机及其传变规律。掌握这些特点,对于提高脾胃肠病的辨证论治水平具冇重要意义。脾胃大小肠的虚实病机及其传变规律,是脾胃病辨证论治过程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重婆内容。李东垣《脾胃论》中首列“脾胃虚实传变论”进行详论[叮。《素问•太阴阳明论》有“阳道实,阴道虚”Z论,后世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Z说,都指出了阳明胃病多为实证,太阴脾病多为虚证的病理特点。因

2、为阳明胃腑主降,推送糟粕下行外出,病则浊气不降糟粕不行,且阳明阳土,易于化热燥结,故病则多为实热证;太阴脾脏主运化,升清,病则水谷粕微不能布运化生,清阳不升,且湿易伤脾阳,故病多熄寒证。以上是从脾胃病总的发病趋势而言,并非绝对如此,应该看到,脾病亦有实证,胃病亦有虚证。胆胃人小肠病虚实传变特点,有如下4个方面。1脾胃肠病,虚实转化脾胃人小肠病变过程屮,尽管脾病多虚,胃病多实,但其虚实病机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经常转化的。首先是脾胃大小肠木脏木腑的虚实转化,脾实可以向脾虚转化,胃肠之实可以向胃肠之虚转化。其次是脾胃

3、人小肠Z间的虚实转化,胃实可以向脾实转化,人小肠Z实可以向脾实胃实转化,胃虚可以向脾虚转化,人小肠之虚可以向脾虚胃虚转化。同时,胃肠之实可以转化为脾虚,脾虚亦可以转化为胃肠之实。从临床实际看,胃肠病初期多以实证为多,随着病悄的发展,脾气受损,在病机上逐渐发生转化,而出现虚实夹杂的病理变化,最终由于气血牛化乏源,脾气虚惫,阴阳耗损,而由实转虚。许多慢性胃肠疾患,如胃皖痛、呕吐、噎膈、泄泻、痢疾、腹痛等,尽管病程长短不一,病情轻重有别,但在其病变过程中,大体均存在虚实病机转化的规律。2脾胃肠病,札I互转化由于脾胃

4、大小肠4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4者的病变常相互转化。胃病久而累及于脾,土阳不振,脾虚失运,以致升降失常,清浊混淆。如饮食伤胃,食滞胃腕,浊气不降,胃脱胀满,不饥少纳,FI久可损伤脾气,转化为脾不升运,而见腹胀,泄泻,身倦乏力等症。同样,脾病亦可累及于胃,如劳倦伤脾,食入不化,腹胀,肠鸣,往往又可导致胃火通降,而出现脫腹胀满等症;脾为湿困,运化失司,清气不升,亦可影响胃的受纳,致浊气不降,而见纳呆,恶心,呕吐,脫腹胀满等症。脾胃与大小肠病变Z间也同样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如胃气内结,浊邪中阻

5、,可导致大小肠气滞而腑气不通,出现腹胀,人便秘结等症。脾胃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传化无力;脾胃阴虚则肠道失濡,或胃有实热,灼伤津液,肠道失润,凡此均可导致便秘,大便不畅。脾阳虚衰,既可导致人肠虚寒,传导失职,而出现瀟汕或久泻不止,腹满时痛,喜温喜按;乂可致小肠阳气不足,化物、分清泌浊功能障碍,而见腹部隐隐冷痛,喜温喜按,便澹清稀,完谷不化,纳谷减少等症。大小肠病变,亦可影响脾胃,如大肠腑气不通,常可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小肠发生病变,不能泌别清浊,就会影响胃中食物之下降和脾之运化转输梢微,出现大小便失常等症。

6、3脾胃肠病,波及他脏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灌溉五脏六腑,“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以受气而俱病”[1]o因此,脾胃大小肠病变,必然影响他脏他腑。3.1病及于心:脾气虚弱,运化失职,血之化源不足,或脾不统血,发生失血,使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可出现心悸健忘,面色不华,脉细无力等心血不足证候。或脾胃气衰,元气不足,导致阴火上冲,心火独盛,营血大亏,从而发生心病,脾胃阳气衰微,久则子盗母气,以致心阳虚衰,阳气不布,阴霾窃踞,遂见胸闷,心悸,肢冷,形寒等症。脾失健运,痰饮内停,上凌心阳,可致心悸,胸闷,水肿诸症。阳明

7、胃热亢盛,热邪上扰心神,耗伤心阴,可致心烦,心悸,失眠等症。3.2病及于肺:脾气虚弱,土不生金,肺失所养,则肺气亦虚,而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易于感冒,咳而短气等症。脾阴不足,则肺金失滋,岀现肺阴亏虚,甚则虚火炼灼,而为肺痿、咯血。胃液不足,土不生金,肺津亏虚,肺虚不能平木,木无所制而横侮于胃,于是肝升A过,胃降不及,而出现胃痛,胁痛,皖胀,呕恶,口干咽燥等症。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为痰为饮,上逆犯肺,影响肺Z宣降功能,而出现喘咳,痰多等症。凡此种种,皆可谓“母病及子”。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在病理上常相互影

8、响,大肠病变,常影响及肺。如大肠腑气不通,传导失职,可致咳喘症候加重,而运用通腑降浊之法可使病情缓解。王今达对“肺M大肠相表里”学说的临床意义及其本质进行了探讨,根据临床实践,发现许多严重肠道功能界常的病人,如各种病因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肠扭转以及坏死性肠炎等,常伴发急性呼吸衰竭,更多见的是伴发成人型呼吸岩迫综合征(ARDS)o通过对48例ARDS的临床分析,阐明了“肺与人肠相表里”学说对有严重肠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