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题精做02 湘夫人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题精做02 湘夫人

ID:18195157

大小:7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5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题精做02 湘夫人_第1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题精做02 湘夫人_第2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题精做02 湘夫人_第3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题精做02 湘夫人_第4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题精做02 湘夫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题精做02 湘夫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湘夫人一、【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

2、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答案】BE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解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二、【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

3、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

4、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名师点睛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考查理解诗歌中某个字词的特定含义,分析语言的风格特色,评价诗歌炼字的作用等。从近几年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情况来看,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有以下特点:1.从考查的热点来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一直是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但考查热度近年来有所下降。2.从考查角度来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考查炼字和语言风格。3.从命题方式来看,大多数试卷选择从诗歌中一两个关键词句来切入,有的就鉴赏诗歌语言这一考点单独命题,有的和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等考点结合在一起命题。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

5、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答案】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的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攒集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高耸的树木下,阴沉幽暗,

6、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花。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觉得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诗的意境周振甫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附在景物上。“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托名王昌龄的《

7、诗格》说:“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解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

8、,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意境。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