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

浅谈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

ID:18427900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7

浅谈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_第1页
浅谈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_第2页
浅谈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_第3页
浅谈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_第4页
浅谈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科论文:初中数学浅谈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摘要: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数学及相关学科教师的群体性指导下,运用类似于数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去获取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学生群体性的“指导者”、潜能的“挖掘者”、研究的“合作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当然,数学的研究性学习首先要立足课堂和教材,同时要努力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体验生活、动手实验、勇于探索、合作参与,使他们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师生关系数学情境新知识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学习结论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作为一种学习方

2、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数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它主要给学生介绍数学学科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数学课题研究,它要求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因而具有研究性;它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得出结论,均有学生来做,因而具有创新性;它一般通过调查、实验、小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为主要策略、营造民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学习环境的一种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一般分

3、为问题解决模式和自主研究模式,而问题解决模式的一般程序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运用新知解题一、立足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应当承认,目前的学校教育,课堂仍然是主阵地。因此,立足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深入挖掘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同时可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年龄特点,为贯彻可接受性教学原则。常常将抽象的数学意识分割为间断部分,各种人为编造的数学问题,就是这种典型。这种知识,让学生感到陌生,不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其他领域、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现实社会紧密相关。因此,学生不止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何用、如何用。长久如此,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当然差。更别说研究性学习了。而且学生

4、不知“这个东西有什么用“时。他们很难有兴趣学习它。因此,教师若创设现实问题情境展开教学。由于问题应用的真实性,可以避免数学教学脱离现实情境的状况,容易是学生建立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联想、类比、猜测、探索、归纳、选择、发现、解决问题,正是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和学会这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学习模式,容易于意识地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经常性地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丛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案

5、例1:例: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射击比赛,对他们的射击水平进行了测验。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8686591074乙9578768677你认为派谁去参加比赛?(略做观察)生1:只要对比他们的总分。生2:比较两人的平均成绩。生3:两人的总分都是70环,平均成绩也都是7环。师:两人的成绩相同,是否说明两人在射击水平上是一样的呢?(注: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呈现的主要方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6、、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一求知心理制造“不协

7、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同时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情境和途径。)生4:不一样,凭感觉就可以看出乙更好一些。师:凭直觉还不行,我们必须要有根据.(出示散点图)我们画出这些数据的散点图,观察两人的成绩是否一样?生5:不一样,甲离7环,上下波动大;乙离7环,上下波动小.师:很好!观察很仔细.(描出各点,连成波动曲线)为什么平均数不能反映这种数据的波动大小呢?图1生5:有的比7环大,有的比7环小,它们与7环的差有正有负,相互抵消了.师:对!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可为正,也可为负,正的偏差叫正偏差,负的偏差叫负偏差.求平均数时,

8、正、负偏差相互抵消.根据这种情况,你说该怎么办呢?生6:好能消除这种正、负偏差的相互抵消.师:那么有没有办法能消除这种正、负偏差的相互抵消呢?(略作思考)生1:可先求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偏差的绝对值,再求平均数.这样正、负偏差就不会相互抵消了.生2:也可先求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偏差的平方,再求平均数.这样正、负偏差也不会相互抵消.(注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指导者、参与考、组织者、而学生是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通过教师的适时诱导,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