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铭: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

王铭铭: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

ID:18459431

大小:7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18

王铭铭: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_第1页
王铭铭: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_第2页
王铭铭: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_第3页
王铭铭: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_第4页
王铭铭: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铭铭: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铭铭: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来源:原载《社会学研究》;中国农村研究翻开1981年夭津人民出版社重刊之费孝通旧著《生育制度》①,扉页上记着我购书的日期:“1984年10月31日”。十多年前买这本书时,我还是一个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当时购买费著的冲动,现在记得不是很清楚,只记得林惠祥先生的《文化人类学》拉我进了人类学之门,而费先生的诸多作品则使我初步贴近了社会人类学的解释体系。与《乡土中国》、《美国与美国人》等书一样,《生育制度》所提出的理论在当时曾给予我深刻的印象。现在,我的社会区位处境已经与十年前十分不同了。1987年我前往半个世纪以前费先生曾就学过的伦

2、敦大学学习社会人类学,直到1994年我才来到北京,在费先生创立的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工作。近日从头到尾重新翻阅了这本书,我发现以往的理解局限于书中的内容,没有领略它的学术定位。在西方人类学作品的汪洋中漫游多年之后,回到费先生的世界中来,我增多了许多广泛的联想,而几乎无法把精力集中在文本范围之内。(一)费著让我想到的是社会人类学的形形色色的文化论和社会结构论,不单是书名上宣明的“生育制度”。即使我把注意力集中在“生育制度”上,也难以避免地联想到各种各样的亲属(kinship)制度理论,如Evans一Pritehard,MeyerFortes,MaurieeFreedman,

3、以致近年的Mau-rieeGodelie:和Marilynstrathern等等的观点。费著是汪洋中的孤舟还是汇入大海的溪流?关心中国社会科学家在全球“理论印刷体系”中地位的学者,自然会急于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我只是到最后才对此有所感想。二十世纪的社会人类学者向社会作出一个引人的许诺,他们声称要通过深入的田野工作和跨文化的思索为理解人及其生活的本质作出贡献。尽管多数社会人类学者的田野地点在非西方传统社会,他们的关切点均在于现代社会的原型,其所要论证的也大多是远方社会中人生的基本形态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以重现。本世纪上半期最有影响的理论是功能主义,而功能主义又分为Malinowsk

4、i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功能论和RadCliffe一Brown的社会结构功能论。两者对十九世纪的进化论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人的生活有其永久存在性,并可能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回归,从而不是受人类发展史决定的多变特质。不过,两位人类学大师对于人的生活基质是什么有不同的看法。Mahnowski认为,文化和社会形态富有多样性,但它们不是人的基本特质,人与社会再生产:从《生育制度》到实践理论,因为人的基本特质是作为个体存在、具有基本共同需求的主体。这个观点隐含一个看法:由于人的需要主体性代表人性,因此现代社会才出现人文主义的回归。Radoliffe一Brown则认为,人的基本特质是社会生活,即涂尔干

5、所说的社会结构,需要不表现为个人的主体需要,它本质上是社会构建的需要。也就是因为社会构建的需要,现代社会才出现社会共同体的回归。②原版于1949年的((生育制度})就是在Malinowski与Radeliffe一Brown的理论论争背景下写出的。就我个人的理解,费先生之所以提出“生育制度”理论,原因是为了对方法论个人主义和社会结构论加以协调。“生育制度”指的是围绕人的生物个体的复制展开的社会制度建构。费孝通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就是自身的种族繁殖。但是,人的繁殖只是表面上看才是生物体的复制(或“再生产”),事实上它是社会的复制。换言之,Malinowski的主体性和Radeliff

6、e一Brown的社会性是充分统一的,不存在超主体的社会,也不存在超社会的主体。初看起来,生育完全是两性之间的生理交往的结果。但在事实上,两性的生理交往离不开社会交往。生育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怀孕与养育的连续性上。这两个表面上分离的过程实际上都是在“家”的社会区位中展开的。进化论人类学者(如Morgan)曾经主张,在“家”还不存在的时代,人自身的繁殖也可以进行,没有“家”的人身繁殖使原始人对“父”和“母”不存在确定的识别,而仅能够以广泛而混乱的社会类别来界定亲子关系。“家”是随着财产关系的私有化而产生的社会类别。费先生认为,Morgan之后,RobertLowie等人类学家提供的许

7、多证据说明“群婚”的看法是早期人类学者的想象所致,实际上并不存在不识父母的子女,即使存在不识父也难以避免识母,因为人都是从母体中生育出来的犷并且“只识其母不识其父”往往只是个别的例外。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一系列社会制裁规则,用来惩罚那些“正常”生育之外的人类个体复制。例如,私生子常要面对相当大的社会压力。个体的出生不只是生物体的出现,而且是社会身份的出现,而社会身份的背景就是新生婴儿所处的“家”。在“家”的社会区位中,子女不仅是父母的生育成果,而且也扮演着维系父母家庭关系的角色。因而,人的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