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ID:18516523

大小:6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18

上传者:jjuclb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_第1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_第2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_第3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_第4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系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兴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1件大事,是1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更是摆在教育部门面前的现实课题。但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已成为不可忽视而迫切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呢?   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   1、避免进行长篇大论的条理说教,而是结合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与生活环境,在尊重事实、陈述事实中,引导其学会判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树立“追求真理做真人”的品格,而不是根据“标准”制造“术语”来附和权威的虚假人格。   2、学校德育应尊重主体性、尊重差异性,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知识专长,在开展共同理想教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理想教育,开掘未成年人的主体性意识、创新意识,真正培育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合格健全的思想道德素质。   3、改变过去“成圣成贤”的单1价值目标追求,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超越性与向现实生活回归统1起来。表现为对守法、践约、遵守公共生活准则、尊重他人、合作精神、包容精神等现代社会公共生活所需的道德价值范式的确立   其次是选择恰当的教育途径。   1、良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离不开整体社会环境的优化,尤其强烈呼唤社会行政主体行为的规范、文明、理性。要培养“道德的人”,首先要求有“道德的社会”。学校固然无法独自改变现实社会环境,但却10分有必要创设有利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学校环境,确保学校竞争环境的公平正义性,避免依学生的家庭出身、社会背景,决定其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与竞争地位上的优劣的状况。    2、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1起。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培育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   3、让孩子爱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对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具有实际操作层面上的意义。有1项调查表明:爱劳动的孩子和不爱劳动的孩子相比,失业率是1:15,犯罪率是1:10。这说明,1个爱劳动的孩子,往往在未来生活技能上及品德上、遵纪守法等方面要远远超过不爱劳动的孩子。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具有劳动意识,则说明他们心中有他人,懂得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所以,在少年儿童时期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是很重要的。   另外,培养儿童的劳动意识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他们从做家务劳动开始,渐渐形成较高的责任意识。现在很多父母总是爱对孩子说:"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在父母们看来,只要学习好,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就更不重要了。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却是1个没有责任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的人,我们的很多研究都证明了1点:1个缺乏责任心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也不会太好。所以,让孩子养成劳动习惯,既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也是我们的教育途径。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它却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全方面配合,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才能取得实效性的效果。浅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2009-09-2815:42:00]阅读:261作者:未知编辑:studa090420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逐步确立,新的思想观念、利益观念、竞争观念不断涌现,随之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腐朽、不健康的东西也滋生蔓延。因此,探讨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思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具体措施和经验教训,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成年人构建健康的绿色通道,就成为摆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了。几年来,笔者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前提下,在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面,更新德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做了一些探讨。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团员活动室等,有统一用磁砖镶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每处景点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并形成了学校“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的大型活动传统。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二、加强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实行中小学政治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懂得一些基本政治知识和思想观念,另一方面使学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寓素质教育于政治教学中。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劳动技能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形成稳定的个性特征为目的的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把握这一教育活动的基本指向。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尝试: 1、转变教育观念,使教育与育人相统一。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使政治课成为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灌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无表达个人想法的机会,加之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使思想政治课面临严峻挑战。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把传授知识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进行“五爱”、“三观”教育。选择典型事例和材料,凭借感人的榜样,凭借教师的激情讲授,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去推动学生相信和追求一定的思想政治倾向和道德倾向,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还要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注重心理调适。 改善师生关系以塑造学生完美个性。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学有专长,还应是一个精神饱满、情绪乐观、人际关系协调、言行举止受人欢迎的人。为此,我们的课堂应营造一个安全而温暖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以诚恳的态度与学生交朋友,设身处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使师生彼此心理相融、产生思想上的共振,杜绝“我教你听” 的信息单向传播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每一位学生领悟到自我价值并产生积极进取的动力。 3、注重课外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做到自强自理。 政治课教学不仅仅是学理论,更重要是实践,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改变过去重理论灌输而轻实践教育的不良倾向。使学生摆脱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达到自强自立。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体现思想道德建设的多途径特征。 中小学各学科所担负的德育任务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我们要求教师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以科学性为前提,渗透思想道德建设。同时,要求教师以严谨的治学风格、平等的师生关系、高度的敬业精神体现教育的示范性、有效性和教育性。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使每位教师都成为学校的德青工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用插图激趣法、语句激情法、情景再现法、生情法、人物赏析法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用先进历史人物的言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革命事业心等等。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激发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另外,在生物教学、数学教学、物理、化学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教育。总之,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教师应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教育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科之间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才培养起着主导作用。 转贴于233网校论文中心http://www.studa.net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孔滩镇小:徐世芳未成年人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一,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全面落实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抛弃陈旧的“重智轻德”的教育方法,树立以德育人的新观念,积极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工程。开展读一本好书、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等,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努力培育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形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二,要创新方法。学校各级各部门要相互配合,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培育品德优良、素质全面,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为目标,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关键环节为重点,实施“学校育人”、“家庭育人”等工程     学校育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摒弃以升学、考分为导向的教育手段;要积极支持少先队开展活动,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把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师资培训体系。要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选聘热心少先队工作、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要选拔优秀的少年、抓住典型的事例,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学习的热潮。  家庭育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所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动“榜样”工程,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俞国良摘要: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要介绍了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状况,同时从宏观层面上对我国幼儿园、中小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总结,指出了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推测。关键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我国13亿人口,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因此,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是国家和民族、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成年人自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中介,而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化!一、国外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个别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后来就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1]。其主要形式是组织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和探究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改变态度和认知观念,从而提高心理素质。近年来,学校还设计了心理健康、社会心理问题的一系列活动,诸如:学校适应、学习不良、情绪紊乱、自我困扰、人际关系失调等,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进行预防、早期干预和治疗,通过这些活动把学校、社区、家庭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教育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有的学校还设置了社会情绪学习活动,通过提供系统的课堂指导,加强学生认识、控制自己情绪、欣赏他人观点、建立亲社会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各种人际交往技能、有效解决与发展相关的任务并通过创设有利环境来支持、强化这些指导,从而使学生在教室中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应用于教室之外的生活中[2]。此外,他们还关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问题,以及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bouncingback),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重视正面情绪和健康人格的研究与实践。欧洲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强调按照预定方向改变学生的个人行为,但更重视在实践和体验中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丹麦健康教育的方法之一是行动能力培养法(actioncompetence),即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并按照自己的打算采取行动,教育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行动能力”,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强调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和主动参与的能力。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90年代在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2000年开始在学校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日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围绕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心理素质展开,重点是发现问题后的指导与矫正,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判断力,增强心理健康的实践能力,并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判断是非能力和行动能力作为重点,为他们日后适应剧烈变化的社会生活和环境奠定基础。此外,在日本,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政府的整体规划,社会的热情参与,特别是政府对社会心理研究人员有组织的利用和管理,值得充分肯定。相对而言,国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地区差异小,发展较为均衡。美国1992年成立的儿童心理健康中心(childmentalhealthservices,CMHS)是一个非常系统并不断完善,集家庭、社区和社会于一体的为未成年人提供不同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该机构在各个州设立了不同内容、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分支机构,从远离本土的阿拉斯加,到中部的俄亥俄州,延伸到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各地的未成年人和家庭可以就近选择。美国儿童心理健康国家行动日程还阐明了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来帮助有心理需求的儿童青少年及家庭[3]。而我国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表现出不平衡现象,像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近几年来心理辅导机构逐渐在中小学和大学建立起来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均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发展也较迅速。而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偏僻的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几近空白。相对而言,国外对心理辅导老师的资格要求较高。国外中小学心理辅导老师作为学生成长中一个重要的心理支持者,具有严格的资格标准。在美国,担任心理辅导老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首先必须在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接受特殊训练,还要经过至少一年的实习,然后才能获得资格认证。而且,美国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员往往拥有硕士以上学位,较高的学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心理辅导老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观念的适宜性。我国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十年的事情,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中小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目前仍没有规范的资格认定标准,从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素质上难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对而言,国外设置心理辅导老师的比率较高。据美国国家学校心理辅导员协会调查,当学校中的心理辅导员人数与学生的比例是1比1000时,往往能够大大减少学生的违纪问题和学习障碍。资料表明,美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老师,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继续加大比例。比尔·希尔博士认为,如果不能迅速增加学校中的心理辅导员,让心理学走入校园,“我们将失去推动教育、防止暴力、防止未成年人怀孕的机会。”为此,美国还出台了针对校园心理健康教员不足的政策。有一个补充和保持办法(staffrecruitmentandretentionapproaches),其中提到与大学联合培养,免交个人所得税,大学时学生贷款免息以及返还大学时的学费等。这无疑对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作用。相对而言,国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化或专业化水平较高,家庭卷入水平也较高。如前所述,美国的CMHS项目在各州设立的服务中心均面向不同的人群,如郁症中心、预防自杀中心、预防暴力以及药物滥用中心等,从而为不同需要的人群提供及时、专业的帮助。同时,细致的工作计划和有效的操作机制使家庭卷入频率以及积极性较高,从而有效地预防了未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有数据表明,参与该计划的未成年人其学业成绩有了较大提高,旷课率极大降低。因此,超过75%的家庭对这些效果表示满意,因而更积极地参与其中。二、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由于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我国幼儿园、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未成年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追求的人生目标。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和社会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使幼儿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我们采用CBCL量表调查了36所城市幼儿园的457名3至6岁幼儿,结果发现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5.1%,主要表现为抑郁、强迫性、交往不良和攻击性等心理行为问题。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3000名4至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8.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25%的幼儿偏食,22%的幼儿性情古怪。幼儿存在的突出心理问题主要有:(1)小儿多动症;(2)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幼儿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3)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等;(4)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5)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6)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表现为怕苦怕累、害怕困难,遇到困难退缩、束手无策和依赖成人,接受不了委屈、责备、批评等挫折打击;(7)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上述问题,要求我们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引起高度关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国务院国办发[2003]13号《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这表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政府方面的重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国家在政策上体现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但是各级地方幼儿园并没有对幼儿开展实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较好的幼儿园,他们的教育和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医学模式上。尽管在理论上强调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但由于诸多原因,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幼儿的身体方面。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知识、经验的不足,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与效果无法提高。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有心理问题是幼儿发展中的自然现象,她们经常不予理会,有的则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或是个人行为习惯的问题,而这样的认识往往使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因此,需要各级部门转变教育观念,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原则、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与途径,使各级幼儿园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幼儿教师和家长。因此,有必要对幼儿教师和家长普及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特别是提高父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因为我们的研究表明,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共同影响幼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则呈显著的正相关[4]。这要求父母必须从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出发,家庭、幼儿园、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全方位地发挥教育功能,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地发现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制约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才能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尽力给每个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满足他们成就感的需要。其次,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所不同,应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扩展到游戏中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后,要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不只是针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幼儿的心理素质,不仅仅是解决心理行为问题。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升温,90年代受到普遍关注,目前已在教育界形成一股持续热潮。在政策法规方面,国家和一些省市专门出台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如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辽宁省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等。在教材、读本和硬件建设方面,国内目前已出版了一批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读本或教材约300余种;10多个省市已将心理教育课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程。此外,不少学校都设有心理辅导室。在师资培训方面,许多省市、地区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较大规模的专兼职培训。部分省市已开始了专职教师的认证工作:如北京市2000年确定了14个区县、294所中小学校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验单位,2001年成立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委员会;天津市对89%的市区学校,56%的郊区学校,18%的县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了“在职短期培训”,对全市专兼职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了三个层次的专业培训,培训教师超过4000人次,截至2003年底,每所学校都有1至3名教师拿到了市教委颁发的上岗合格证;上海市从1999年起,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校心理辅导专职教师上岗培训工作,经考核后由市教委颁发资格证书并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项职称评聘系列;特别是2001年12月28日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这是我国第一个就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律条文。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性方面,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必要性方面,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估计,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20%。如,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调查了16472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自我成长、人际关系、生活与社会适应等方面,这反映了人们的普遍共识,也成为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原则。如辽宁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体系中,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配套了专门的活动课教材,并初步组建了一支心理健康教科研队伍,有45.11%的中小学校参与了科研课题研究,涉及教师6000余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模式方面,尽管多种模式并存,但总体上看,从最初针对少数问题或高危儿童的筛查干预模式,到目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模式的转变趋势是很明显的,如上海市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趋向,狠抓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如课程、讲座、活动、游戏、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一些学校经过探索,总结出了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如,北京某区小学经过探索总结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三项原则(全体性、个体性、主体性)、四项内容(友善乐群、敬业会学、自我修养、学会生活)以及八种主要方法。有的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一工程”(一份小报、一个信箱、一个环境、一个电话和一个诊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些学校整体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使他们感受到切实的益处。不少地方和学校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广东省设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200余万元,对11000多名教师进行了培训,并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计划和示范学校评估标准,做到内容、课时、教材、备课、考核统一,且统一颁发证书。2004年,北京市正式启动了通过网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尽管如此,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发展得极不平衡,即使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得较好的中小学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5]。一是学科化倾向。目前,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规课程中,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方式单调、乏味,学生则在课本上勾勾划划,课下认真背书,完成作业,更有甚者,还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与心理健康课开设的初衷背道而驰。二是形式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表现为,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教师,但是由于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前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之一。三是表面化倾向。一些地方的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初,兴趣勃勃,对学生进行各类测验、请各方专家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筹建心理咨询室等等,但由于工作缺乏整体思路、专职人员素质较低,这些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得到深入和持续的开展。四是孤立化倾向。一些学校封闭、孤立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不论是学科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不论校内还是校外教育活动。有些学校认为开设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搞几个讲座就是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十分错误的。3.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职高学生虽没有普高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但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要比普高学生大,所受的失败与挫折也会比普高学生多,要承受社会轻视的压力和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对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四川、陕西、甘肃、广东等9省市近20个地区的50多所学校近万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存在学习焦虑、交友困难、挫折感强、就业困惑、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以解决。为此,教育部于2004年7月5日颁发了《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指导纲要》,从政策上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和进展参差不齐。北京市海淀区和东城区、烟台市、大连市、深圳市、兰州市等地的职业技术学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为了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高校心理咨询专家为学生开展系列讲座。特别是针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分不同年级经常有针对性地举办人际交往、调整自我、健康人格等讲座。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职业技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经验相对缺乏,而且各个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这就直接影响了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一是学校和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有时把握不准,把心理行为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混淆在一起,在处理态度和方法上会出现偏差,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他们往往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去心理咨询室咨询就意味着自己有“问题”了,因而经常采用掩饰或者回避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三是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专职心理咨询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但是由于心理咨询老师和学生之间接触机会较少,而且咨询室每周只能定点开放,再加上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片面认识,因而很难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一方面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困惑需要澄清,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室不能发挥其效用,两者之间存在着脱节和矛盾。有鉴于此,我们认为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借鉴中小学的一些经验教训,特别应强调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行为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我调节情绪和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敢于正视现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强调对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的结合,针对学生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个别的咨询和指导,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态势由于心理相对于身体的特殊性,它更多地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而且不同个体之间接受同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随着教育、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研究的发展,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发展和趋向完善。我们认为,未成年心理健康教育可能会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延伸:一是综合化和整合化,即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治疗机构的整合和重组,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信息资料的共享和加快信息化的进程:二是专业化和精细化,即建立健全的制度,各种教育机构或团体拥有自己主要的服务对象,有自己某方面的专家。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向的延伸。首先是综合化和整合化。不同心理健康机构的合作对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比如,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青少年司法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等。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计划(schoolmentalhealthproject)提出,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仅仅是扩展咨询服务或者建立更多的有心理辅导和教育的学校,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机构,使得学校真正成为一个能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的地方,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和健康达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另一方面,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一步地整合,提高信息化水平,而目前的情况仍属于分而治之的局面,各个地区和教育、研究机构掌握的资料都是零碎的。这样,政府部门会因为难以得到这些综合信息,从而在决策时无据而依,无法使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积极效果发挥最大作用。这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选择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美国密歇根州综合的学校健康教育模式是一个很有益的探索。该模式首先由州创设,继而得到州教育部门,社区健康中心,州公安局,家庭组织,以及200多个专业机构和志愿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密歇根模式为未成年人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知识和基于知识所建立起来的各种应对技能,这个模式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参加该项目的孩子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增强,问题行为减少。将来需要开发出更多的类似于这种系统的具有连续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在实践中检验效果,不断改进和完善,进而向更广大的区域推广。 其次是专业化和精细化。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设有不同层次的心理辅导机构,大部分学生可以从学校设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得一般的心理援助,学校通过网络、活动以及心理辅导老师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校园暴力干预计划主要为了预防校园犯罪和校园暴力,实际上该计划实施以来,已经大大降低了校园犯罪和校园暴力的人数。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本来一般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却被诊断为心理疾病而进行治疗,而应接受心理治疗的学生却未能得到及时的救助。这说明,心理辅导老师队伍的专业化以及机构或组织的专业化均不够。有鉴于此,立法将更具体更具针对性。事实上,对公众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美国许多州都已经通过了相关法案,而具体到未成年人,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却难以得到及时的鉴定和帮助,这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未来针对学校,政府机构将会在保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方法需进一步完善。怎样评价一个方案或项目的实施效果,缺少一致的令人信服的评价系统。目前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不同组之间某些指标的比较,通过前后评测比较,或者是通过建立基线水平,以测查项目推行的实际效果。但是,许多研究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今后这方面的工作将会吸收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显然,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还较低,我们要积极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也要认识到各国国情有很大的不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积累,急于求成也是不可取的;重要的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现代化[6]。对于幼儿来说,实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培养有益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方式,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整体素质的发展。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幼儿开展补偿性心理咨询与辅导,使这些幼儿尽快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能力。对极少数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幼儿,能够及时识别和转介,密切配合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尽早治愈心理问题,让他们都能以健康的心理面貌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中小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的专业队伍。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逐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化是大势所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的资格和训练提出过三项明确要求:第一,具有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第二,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第三,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我们应参照这些标准,逐步完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职业资格认定工作。从发展的眼光看,对一些基本问题(如心理健康与学习、创造力和思想道德的关系、心理健康与学校成功和个人今后成功的关系,学校适应和青春期问题,情感恋爱问题等等)的深入研究会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特别是网络技术时代的到来将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新的途径。参考文献:[1]Evans,StevenW,Axelrod,JenniferL.Sapia,JenniferL:EffectiveSchool-basedMentalHealthInterventions:AdvancingTheSocialSkillsTrainingParadigm.TheJournalofSchoolHealth,V0l.70,No.5,191-194。[2]Payton,JohnW,Wardlaw,DanaM,Graczyk,DatriciaA:SocialAndEmotionalLearning:AFrameworkForPromotingMentalHealthAndReducingRiskBehaviorInChildrenAndYouth.TheJournalofSchoolHealth.Vol.70NO.5,142-149。[3]Chamalian,David:TheStateOfOurChildren,sMentalHealth.TheExceptionalParent.31,No.2,85。 [4]俞国良金东贤: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对3-6岁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心理科学》Vol.26,No.4,608-611。[5]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趋势,《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6]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趋势,《光明日报》2002年10月31日B1版。(作者简介:俞国良(1963-),男,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本文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03JZD0034)研究成果之一。)论文关键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素质教育当中要提高多方面的素质,一个是思想道德素质,一个是科学素质,一个是人文素质,一个是身体心理素质。我们把心理素质提高到很高的位置上。我们希望孩子们都是身心健康的孩子,这是我们的基础。”然而,当前我国许多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相当普遍,有的甚至十分严重,若不及时削除这些心理问题,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做好未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什么是健康?健康,不但是身体无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因此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然而,当前我国许多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相当普遍,有的甚至十分严重,若不及时削除这些心理问题,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做好未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素质教育当中要提高多方面的素质,一个是思想道德素质,一个是科学素质,一个是人文素质,一个是身体心理素质。我们把心理素质提高到很高的位置上。我们希望孩子们都是身心健康的孩子,这是我们的基础。”  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有媒体报道,杭州9岁男孩张毅,是个学习优秀的小学三年级三好学生,还担任班长、少先队中队长职务,在家里却因为想要姐姐手中的两块糖果,没有得到而上吊自杀。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更是给我们触目惊心的警示。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大多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还存在部分未成年人在情绪、行为、自信心、人际关系、性观念、性格等方面还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因素颇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建议在遵循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构建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二、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忽视  很多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学习,往往不重视甚至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为只要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并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了。即使有些家长认识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往往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对孩子心理特点不了解,无从下手甚至越关注越乱,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学校纷纷响应号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经验不足以及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学习等诸多因素也困扰着学校,虽然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开始着手培养相关教师,但在短时间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  3.社会原因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尽管我们的和谐社会正羽翼渐丰,但仍存在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自我中心意识、拜金主义、盲目攀比,以及一些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影视、书刊及网络使孩子们迷失了方向。一些腐败现象甚至造成未成年人丑恶不分、是非不明,缺乏正确的处事原则。    三、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们要积极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也要根据国情的不同采取必要的取舍。任何一件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探索和积累检验,不能急于求成。重要的就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同时用社会的影响力来促进家庭心理教育的进步,使未成年人真正拥有一个有利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收藏本论文】【我的收藏】【我要投稿】3000万硕士、博士、期刊论文全文下载论文发表:快速、低价、优质提供60万硕士论文、10万博士论文、2700万期刊论文全文下载服务,助您一臂之力!十年的论文发表经验,快捷的论文发表服务,保证所发表的杂志均为正规合法的期刊,收费同行最低![本文关键字]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版权说明]《浅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论文版权属于作者本人,您可以参考本论文进行论文创作,但不得抄袭、复制!本站免费论文主要来源于用户投稿(投稿网址),如果涉及到侵权问题,请联系lunwentianxia_card@163.com删除。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49268.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