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时回到故乡——论杨炼的空间诗学

回不去时回到故乡——论杨炼的空间诗学

ID:18624212

大小:5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9

回不去时回到故乡——论杨炼的空间诗学_第1页
回不去时回到故乡——论杨炼的空间诗学_第2页
回不去时回到故乡——论杨炼的空间诗学_第3页
回不去时回到故乡——论杨炼的空间诗学_第4页
回不去时回到故乡——论杨炼的空间诗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不去时回到故乡——论杨炼的空间诗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回不去时回到故乡——论杨炼的空间诗学陈爱中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曾经被视为朦胧诗代表性诗人的杨炼,以《诺日朗》、《大雁塔》等获得显赫声名后,巅峰之时突然销声匿迹。最近十多年来才重新浮出诗坛,以《大海停止之处》、《一座向下修建的塔》等诗集和理论文集宣布强势回归。这时候的杨炼已是今非昔比。在经历过众多沧桑之后,从更为宽广的视野出发,面对近现代以来汉语发展的轨迹,从历史意识和现实思考相结合的角度,重新反思汉语的这种变迁对文学的影响,尤其是对汉语诗歌所造成的断裂性破坏。于是,他在重新检视汉语传统,依据汉语的语言

2、特性来思考新诗的历史和未来,著述甚丰。这其中他从重塑汉语新诗的时空维度出发,提出“空间诗学”的概念尤为值得重视。一对时空认知的重新思考,促使杨炼试图建立新的诗学理念,这就是空间诗学。从空间而非时间的角度来厘定新诗的基本观念。“‘空间诗学’是我个人的写作策略。它既贯穿又变形地渗透在我不同的作品中,使它们成为一个层层漾开的‘同心圆’。”[1]杨炼甚至将自己的整个诗歌创作都视为一个庞大的空间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从时间的纵向角度来看到一个人的创作轨迹。近现代中国将西方的线性时间观念引入以来,汉语文学

3、认识世界和表述世界的时空概念得到颠覆性变化。五四文学改革的始作俑者胡适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观念,这为文学领域的西学东渐提供了理论支援,同时也为汉语文学的拒绝传统找到了口实。以时代为首要判定标志,自此将汉语文学传统一股脑丢弃。其实这种做法本身就是特殊情势下的非理性行为。在现实中也是很难实现的,鲁迅文学花园的缤纷恰恰得益于他身后的古典文学的功底。无论是作为人学,还是作为反映一定地域或时代的生活的文字,对于优秀的作品来说,其关注的内容和表述方式总是要超越一定的地域和时代,也只有实现了这个要

4、求,著之书帛,传之后世的创作初衷才能实现。胡适后来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所以不久就对此只字不提,去整理“国故”了,他的时代文学的理论也只是一时之需,但恰恰是这个一时之需,却影响着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引来了包括中国新诗在内的浅尝辄止的快速更迭,以新为美,缺乏足够的历史沉淀。[2]杨炼对中国新诗的这种进化论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他首先从汉语本身出发来规避中国新诗这种潜在的“祸端”。杨炼的诗歌创作从一开始就在试图超越具体时间的痕迹,从他早期的《诺日朗》、《礼魂》到80年代中期在外流浪时创

5、作的《面具与鳄鱼》、《无人称》、《大海停止之处》,等等。这些时间跨度很长的诗歌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所描述的题材、运用的意象大多不具有具体的时间指向,写“神话”,写“石斧”,写“陶罐”,写“墓地”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的意象群落,以精神“穿越”的方式将整个文化意象放置在同一个生存空间中,现在、过去和未来都丧失了具体所指。杨炼在探讨他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理解时说:“屈原的诗不是‘史诗’,他那些结构深邃精密的长诗,其意识比‘史诗’高级得多——渗透了中文(汉语)方块字内涵的独特时间意识:建构一个诗的空间,囊括(倘

6、若你愿意,也可以用‘取消’)全部时间——《天问》:自宇宙初创问起,而神话,而历史,而现实,而诗人自己。”[3]这种抛弃历史主义,而从超越时空的角度将屈原诗歌里面的所有元素都搁置在一个空间的概念内,增加了诗歌表现的张力,这种发现确实大胆而富创造性。实际上,这种诗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判定诗歌的标志。节奏、韵律、平仄等判定诗歌的纬度都是诗歌的声音表现,诗歌语言是否具有音乐性一直是古今中外诗歌认知的标志性灯塔。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取消了时间也就意味着取消了诗歌认知的音乐性特质。那么,失去了时间标志的诗

7、歌该如何被认知呢?杨炼将诗歌的“智力”性因素的引入近来,提出建构诗学的“智力的空间”:“智力的空间作为一种标准,将向诗提出:诗的质量不在于词的强度,而在于空间感的强度;不在于情绪的高低,而在于聚合复杂经验的智力的高低;简单的诗是不存在的,只有从复杂提升到单纯的诗;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和对整体的沉思,使感觉包含了思想的最大纵深,也在最丰富的思想枝头体现出像感觉一样的多重可能性。层次的发掘越充分,思想的意向越丰富,整体综合的程度越高,内部运动和外在宁静间张力越大,诗,越具有成为伟大作品的那些标志。”[4]从这

8、段话的界定中,我们大致可以析理出杨炼运用智力建构诗学空间的内容:第一,强调诗歌的整体结构。相对于古典汉语诗歌表述上的“散漫”和对意象的倚重,现代汉语实证性的特征决定了现代汉语诗歌从一开始就强调整体表述,强调语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整体表述效果。相对于古典汉语诗歌频出的经典佳句,中国新诗很少有诗句能够脱离整体诗歌的“牵绊”而单独成佳句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可以脱离《登高》的其他诗句而彪炳千古,“我是一条天狗呀”则绝对不能脱离郭沫若的《天狗》的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