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案的评估熊英

治疗方案的评估熊英

ID:18661256

大小:3.29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9-20

治疗方案的评估熊英_第1页
治疗方案的评估熊英_第2页
治疗方案的评估熊英_第3页
治疗方案的评估熊英_第4页
治疗方案的评估熊英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疗方案的评估熊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您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吗?输液治疗程序化的解决方案治疗方案评估病人状况评估穿刺部位评估穿刺工具选择穿刺者执行穿刺部位的准备输液工具应用护理、维护及管理治疗方案的评估输液目的输液疗程输液速度溶液性质pH值渗透压刺激性静脉输液目的①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②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和微循环的灌注③静脉给药达到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④营养治疗⑤注入造影剂,用于诊断性检查输液疗程长期输液短期治疗单次治疗输液速度快速输液慢速输液限速输液外周小静脉(血流:1ml/分)60滴/分80滴/分300毫升/时(5ml/分)500毫升/时

2、(8.3ml/分)液流>血流(如此时为较刺激性药液)血管壁侧压↑机械性静脉炎血液回流受阻血液稀释药物的能力下降/甚至为零化学性静脉炎渗出溶液性质--pH值PH值的定义:pH即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指数,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数学上定义pH为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负值,即:pH=-lg[H+].如某溶液所含氢离子的浓度为每升0.00001摩尔(mol/L)它的氢离子浓度指数就是5液体的属性–pH值正常血液酸中毒碱中毒6.807.807.457.35死亡死亡-pH是药物配伍禁忌的一个主要诱因-药物沉淀物的生成pH值p

3、H值—例举部分药物PH值01234567891011121314酸碱生理pH血液PH^环丙沙星多巴胺强力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吗啡氨苄青霉素环吡嘧啶大仑丁5-Fu钾盐溶液顺铂阿霉素血液pH值为7.35-7.45pH<7.0为酸性,<4.1为强酸性;pH>9.0为强碱性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pH<4.1在无充分血流下明显静脉内膜组织改变pH6.0-8.0内膜刺激小pH>8.0使内膜粗糙后,血栓形成可能性pH值溶液性质--渗透压渗透压的概念:用于描述溶液中微粒的数量,当水和溶液用透析膜隔开时,由于溶液含有一定数目的溶

4、质微粒,对水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水即渗过透析膜而进入溶液,这种对水的吸引力就叫做渗透压。临床上渗透压的单位毫渗透分子量/升(简称毫渗量/升)(mosm/L),1mosm/L即每升溶液中含有1毫克分子量(mm)的溶质所产生的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细胞外液不同渗透压下的细胞状态低渗等渗高渗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Osm/L,285mOsm/L是等渗标准线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低渗溶液:<240mOsm/L如0.45%氯化钠溶液等渗溶液:240-340mOsm/L如0.9%氯化钠溶液5%GNS溶液高渗溶液:>340mOs

5、m/L如10%葡萄糖渗透压低渗溶液<240mOsm/L使水分子向细胞内移动,细胞水份过多--细胞破裂、静脉刺激与静脉炎,用于稀释或调节高渗药物等渗溶液240-340mOsm/L与血液等渗而不会造成细胞壁水分子的移动高渗溶液>340mOsm/L吸取细胞内水份,血管内膜脱水、内膜暴露于刺激性溶液而受损--静脉炎、静脉痉挛、血栓形成。不常用于稀释配置药物渗透压与静脉炎的关系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高度危险>600mOsm/L中度危险400-600mOsm/L低度危险<400mOsm/L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

6、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药物随着配置溶液的种类不同,出现不同的渗透压值渗透压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药物渗透压阿霉素2805-FU650环磷酰胺352长春新碱6103%氯化钠1030TPN1400甘露醇10985%碳酸氢钠119050%葡萄糖2526刺激性一些药物本身的PH值及渗透压均接近生理水平,仍然有极高的可能性造成静脉炎如某些化疗药物及中药(细胞毒性、微粒)机械性静脉炎原因:物理刺激所致相关因素导管留置状态-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导管在关节部位过度或不合适的活动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料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

7、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导管速度过快导管材料过硬微粒物质:玻璃碎屑、棉花、沉淀物、无法吸收的、未充分溶解的微粒物质原因:药物及溶液对血管内膜的刺激pH、渗透压血液稀释不充足留置时间过长消毒剂未干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冲管化学性静脉炎-1化学性静脉炎-2预防充分的血液稀释—首选合理酸碱溶液稀释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加大溶液稀释量应在输注高渗液体后,输注等渗液体以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掌握静脉输液速度消毒剂完全风干后再行穿刺拔管冷敷湿敷封闭治疗化学性静脉炎-2治疗Q&A静脉输液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病人因素-不可变因素静脉状况皮肤状况疾病状

8、况免疫状况已往输液史并发症-可变因素穿刺失败静脉炎渗出/组织坏死堵塞医护人员因素-可变因素知识评估技巧穿刺技术产品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