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ID:18678924

大小:4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_第1页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_第2页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_第3页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_第4页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_第5页
资源描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简介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53—1970年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70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继续杂交水稻研究,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教授或博士生导师,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农学会理事长,农业部技术顾问,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专题责任专家,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联合国粮农组织杂交水稻发展项目首席顾问,中国科协常委,湖南省科协副主席。1

2、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命”。二、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19

3、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隆平新眼目睹了这场遍布神州大地、来势凶猛的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感到深深不安。他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当时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是国际性禁区。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袁隆平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指责和压力,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

4、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强,这给了他很大启发。他设想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通过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方法,来代替人工去雄杂交,生产杂交种子,并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科学通讯》1966年第4期杂志上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对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1970年其助手李必湖在南岛寻找普通野生稻过程中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野败”),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技术关键。1972年袁隆平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水稻雄性

5、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实现了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强优势杂交水稻。1974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水稻产技术。1976年稻开始在全国稻区推广,开辟了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有效新途径。这项研究成果,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生产实践表明,杂交水稻一般可比常规稻增产20%近年来,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亿亩,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0%,而产量占总产的60%,为我国水稻的单产和总产跃上新台阶做出了重要贡献。

6、三系法杂交水稻成功后,袁隆平开始思索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潜力的途径。1986年,他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为实现这一设想,1987年,袁隆平率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始了全国性的协作攻关。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以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为基础,简化种子生产程序、降低成本,自由配组,大大提高选育出优良组合的机率,还可避免细胞质

7、不育产生的遗传负效应。结合广亲和基因克隆籼粳亚种的遗传不亲和性,能够利用强大的亚种间杂种优势。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初步成功。袁隆平与他的合作者在研究中解决了如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策略、临界温度指标、核心种子生产程序、亚种间组合选配等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到2000年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稻近5000万亩,共增产稻谷25亿公斤以上。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尖锐命题。袁隆平认为我国的作物育种研究可以为解决中国将来的粮食问题发挥重要作用。现在就要大力研究培育比优良杂交水稻增产20%以上的超级杂交

8、水稻,为保障新世纪粮食安全发挥重大作用。从1997年开始他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