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奇经八脉

培训资料奇经八脉

ID:18702720

大小:1.34 MB

页数:144页

时间:2018-09-21

培训资料奇经八脉_第1页
培训资料奇经八脉_第2页
培训资料奇经八脉_第3页
培训资料奇经八脉_第4页
培训资料奇经八脉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训资料奇经八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奇经八脉总论定义:八条别道奇行的经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特点:1不直隶属于十二脏腑。2没有阴阳表里配偶关系。3与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有密切联系。4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和冲脉,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歧”5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阳脉之海”。6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故称“阴脉之海”7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为“血海”8除带脉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行,纵横交错地循行于十二经

2、脉之间。9其中,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也有其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与十二经合称为“十四经”奇经八脉的功能1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2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奇经八脉分布和交会经脉简表------------------------------------------------------------八脉分布部位功能-----------------------

3、----------------------------------------------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阴经气带脉起于胁下,环腰部一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周,状如束带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涵蓄十二经气血。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阳跷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阴跷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维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蓄存阳经在环流灌溉中溢于上行,至项后会合于

4、督脉经外的气血阴维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蓄存阴经在环流灌溉中溢于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经外的气血督脉体表路线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正中→巅顶→前额正中→鼻柱→人中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龈交穴(一)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内龈交穴。体内联系与生殖器、脊髓、脑、鼻有联系(二)主要病候: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如果督脉脉气失调,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不升,就会出现:1实则脊强2虚则头重,又因督脉的别络由小腹上行,如脉气失

5、调,也会发生从少腹气上冲心的冲疝、癃闭、痔疾、遗尿、女子不育等症。(三)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以及相应的内脏疾病。1因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脑为元神之府,故能治神志病。2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与督脉有关,所以能治内脏疾病。3督脉循行背脊,背为阳,所以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同时也是阳脉之海,它的脉气与手足三阳经相交会,大椎是其集中点。2腰俞:定位:在当骶管裂孔处。主治1月经不调

6、,经闭等月经病,可配三阴交痔疾,便血,可配大肠俞、承山、百会2腰脊强痛、下肢痿痹,可配委中3癫痫,可配神门、大椎4腹泻、痢疾,可配足三里。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可灸。(四)主要穴位1长强:络穴定位:跪伏或胸膝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处。主治:泄泻、便秘、癃闭可配会阴、大肠俞、小肠俞。痔疾、脱肛可配大肠俞、承山、百会。便血,如果是肠风便血,可配承山。腰脊和尾骶部疼痛,可配委中。癫狂痫,可配神门、照海或申脉等操作:紧靠尾骨前面斜刺0.8—1寸不宜直刺,以免伤及直肠。3腰阳关: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

7、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带下,可配关元、次寥,三阴交。腰骶痛、下肢痿痹,可配肾俞、环跳、次寥委中。4命门:定位: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阳痿、遗精、精冷不育;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配三阴交、肾俞、泄泻,配足三里手足逆冷配关元腰脊强痛,下肢痿痹,配肾俞、环跳、委中。操作:向上斜刺0。5--1寸5至阳: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脊突下凹陷中。主治:胸胁胀满,黄疸,配阳陵泉、日月咳嗽,气喘,配天突、太渊腰背疼痛、下肢痿痹,配中渚、委中操作:向上微斜刺0。5--1寸

8、,可灸。6灵台:定位: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脊突下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配尺泽疔疮,配拔火罐脊背强痛,配委中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可灸。7大椎:定位:后中线上,第7颈椎脊突下凹陷主治:热病:咳嗽、气喘、恶寒发热等风热之证,配合谷、鱼际疟疾,配后溪、间使骨蒸盗汗,配太溪、脾俞、肝俞、肾俞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配关元、肾俞、委中、外关等风疹、痤疮,配曲池、血海。痤疮操作:直刺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