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学院学校专业介绍

西南林学院学校专业介绍

ID:18872828

大小:74.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9-25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西南林学院学校专业介绍_第1页
西南林学院学校专业介绍_第2页
西南林学院学校专业介绍_第3页
西南林学院学校专业介绍_第4页
西南林学院学校专业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南林学院学校专业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西南林学院学校专业介绍资源学院资源学院是西南林学院成立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主要开展森林培育与天然林保护、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与开发利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活动。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4人,讲师1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在读博士生8人,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教职工总数的70%以上。教师中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4人,云南省选拔培养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1人。学院集传统学科与现代学科于一体,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和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经理学、植物学、森林培育学、地图学、果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森林培育学、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为省级重点学科,森林经理学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为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设有林学、生物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农学(药用植物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林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学院下设植物教研室、森林经理教研室、森林培育教研室、生物技术教研室、非木质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教研室。开设有植物学、分子生物学、林业3S技术与应用3门云南省精品课程。拥有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植物学、森林培育、森林经理、经济林产品加工云南省高校双基实验室,其中植物学、森林培育学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实验室;林业信息与测绘实验中心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设有云南社会林业与山地发展中心、林业调查规划与设计研究所、生态工程研究所、木本生物质能源研究开发中心。森林植物标本馆收藏有285科、2000余属、5000余种近20万份植物标本,以壳斗科和竹亚科收藏最具特色,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学院拥有云南省宜良县花园林场、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树木园、思茅林校实习基地、学校树木园实习基地等固定教学综合实习基地。学院突出林学专业优势、强化林业高新技术,形成以云南林业资源研究、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成为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的本科人才培养中心。 林学(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普通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测量学、森林生态学、土壤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学、森林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林业经济管理。 培养具有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在林业生产和管理部门、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及林业院校从事经营管理、技术推广、教学及科学研究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农学(药用植物方向)(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植物学、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培养具有较为坚实和系统的生物学科和药用植物培育、利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林业、医药等领域从事与药用植物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和行政管理等工作,能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地理信息系统(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测量学、地图学、自然地理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空间分析、遥感技术原理及应用、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工作或教学工作,能在水利、资源、环境、交通、海洋、房产、土地、城镇建设、区域规划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森林食品保藏与开发利用、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培养具有较深厚的生物学、化学和食品科学基础,掌握食品加工与贮运、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的原理与技术,具备在食品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生产与技术管理、产品研发与品质控制、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市场营销与物流管理等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生物技术(招理工类考生) 主要课程: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普通植物学、普通动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与蛋白质工程、植物生理学、植物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培养具有较为坚实和系统的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林业、工业、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等工作,能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保护生物学学院保护生物学学院秉承“敬业、负责、团结、思进”的传统,以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为主要研究领域和学科特色。学院有教授8名,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约1/4,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占46%。拥有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动物学3个硕士点,其中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为省级重点学科。设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森林保护方向)、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动物科学、消防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森林保护方向)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学院设有森林保护学综合实验室、动物学综合实验室和消防工程综合实验室等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建有动物、昆虫和植物病理与真菌标本室。学院坚持以特色立足,注重学生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需求。2006年本科生考研录取率为41%,初次就业率达83%。学院教师目前主持国家、省部级、省院省校合作、地方及委托项目20余项,近三年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获省部级奖励5项。在森林消防、林火监测、有害生物治理、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与管理人员培训、生物多样性评价和野生动物保育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森林保护方向)(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普通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森林生态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真菌学、植物化学保护、3S技术与应用。培养具备森林健康经营管理、森林灾害发生及安全控制的基本理论,掌握有害生物、森林病虫害及入侵生物识别鉴定、监测防治及可持续控制等基本技能,能在林业、农业、生物资源、环境保护、森林经营、森林植物检疫、商贸等行业从事相关的技术、推广、管理、科研与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植物保护(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普通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昆虫学、植物病原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生物防治、植物化学保护、植物检疫、田间实验设计。培养具备园林、园艺植物病虫害专家系统管理、安全控制和植物检疫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案设计及实施、监测与可持续控制等基本技能,能在园林、园艺、植保、植检、农业、环保、商贸、食品安全等行业从事相关的技术、推广、开发、经营、管理、科研与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普通动物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鸟类学、兽类学、保护生物学原理、野生动物管理学、野生动物疾病与救助、自然保护区管理、3S技术与应用、动物行为学和生物多样性评价。培养具备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估、野生动物检疫与疾病防治、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鉴定、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与管理等基本技能,能从事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动物检疫、生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等技术和科研工作,以及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动物园等管理和公众意识教育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动物科学(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导论、普通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动物驯养学、动物营养学、动物检疫学、兽医学、饲料生产学、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培养具备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疾病预防与检疫等基本技能,能从事动物养殖、饲料生产与检测、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动物产品加工利用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消防工程(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工程图学与计算机制图、消防燃烧学、消防工程规划设计、建筑防火设计原理、消防给排水工程、电气防火技术、灭火原理与技术、安全原理、林火原理、林火生态与管理、林火监测。 培养具备消防工程、安全工程、林火科学和管理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消防技术标准审核、监督管理和组织指挥等方面技能,具有消防工程设计、审核、监督、管理和灭火救援等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消防技术与工程研究和开发部门,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地方政府消防行政管理部门,森林消防和草原防火部门,建筑、规划设计部门,消防工程施工和安装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消防事务管理部门从事消防技术及工程的设计、评价、监查、教育与培训以及消防装备、仪器的研究、设计、开发方面的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园林学院园林学院源于1987年设置的园林专业,1998年成立园林系,2000年成立园林学院。本院现有教师48人,分别毕业于32所不同的大学,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24人。已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教学先进、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强、成果显著的教师队伍。园林学院现有城市设计(含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2个硕士点,园林植物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设有园林、园艺、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5个本科专业。学院设有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艺和园林植物与城市林业、城市规划5个教研室,建立了与之配套的5个实验室。设有西南林学院城市林业与城乡规划研究所和西南林学院城市设计院,拥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旅游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规划设计等不同等级资质证书,为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创造了条件。园林学院还设有园林苗圃、中国花协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等科研、实习和培训机构。近年来开展科研和对外社会服务项目50多项,其中国家948项目1项,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引种山龙眼科切花植栽培技术和研究,对外科研服务有云南省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玉溪市绿地系统规划、蝴蝶泉景区规划、金宝山艺术园林设计、水富县铜锣坝森林生态公园规划设计,项目的完成在省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研究等5项科研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我院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2005年荣获中日韩风景园林设计大赛银奖和优胜奖,2006年荣获中日韩风景园林设计大赛金奖、银奖和优胜奖。  园林(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生态学、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景观材料学、园林树木学、插花艺术、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理论、园林设计、风景区规划、中国民居鉴赏、园林工程及施工管理、高尔夫球场设计、运动场设计等。 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环境艺术、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风景区、宾馆、饭店、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应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园艺(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植物学、园林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植植物遗传育种学、花卉学、观赏植物配植及造景技术、园艺病虫害防治、园林设计、园艺作物产品贮藏与保鲜技术、花卉市场与国际贸易、盆景学、观赏植物组织培养、花卉装饰应用、室内园林、园林施工与管理、干燥花制作、高尔夫球场管理、茶学等。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从事园艺植物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艺术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招艺术类考生)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图案、植物学基础、设计创意、设计表现技法、观赏树木学、环境雕塑设计与制作、装饰壁画设计与制作、环境空间设计(空间分割)、环境水体与照明设计、广场及公共设施设计、建筑外观设计、园林设计、展示设计、景观施工设计等。培养具备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城市规划(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城市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住宅区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史、房屋建筑学、景观生态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给排水、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投资环境评价等。培养具备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向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城市规划的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生产、科研、教学与城市规划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招理工类考生)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国土资源学、地质与地貌、地图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环境生态学、生态环境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土地利用与评价、城市总体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经营与管理、区域规划、房地产评估与管理等。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乡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高等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领域的科研、教学、开发利用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设立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现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讲师16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占60%;教学、科研实验设备固定资产价值近1000万元。学院设有森林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硕士点,其中森林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有交通运输、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森林工程、工业设计6个本科专业。学院重视科研及与国内外的合作交流,先后承担省攻关、省重点等多项科研课题,并在某些学科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先后与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建立了协作关系,与国内多所大学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积极进行校企合作,有11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CAXA培训中心具有国家劳动人事部授权的CAD/CAM培训资格。在近30年的发展、改革与探索中,学院紧跟时代步伐,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以科研为动力,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交通运输(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测试技术、汽车结构、汽车发动机结构与原理、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维修工程、现代物流学、物流技术与装备、汽车营销。培养具备交通运输组织学、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物流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物流企业、汽车运用及维修、汽车营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在教育和科研系统从事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车辆工程(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与液力传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现代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CAE)、内燃机学、汽车结构、车辆理论、车辆设计、车辆电器与电子设备、车辆营销等。培养具备车辆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试验研究、质量控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知识与能力,能到车辆(汽车)生产企业、科研等单位从事产品开发设计与制造、科学研究、管理与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程学、控制理论基础。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在工业部门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应用开发、管理与经贸工作,也可从事科研与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 土木工程(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量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砌体结构、工程CAD、建筑施工、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程概预算等。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森林工程(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与水文学、测量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建筑材料、工程概预算等。培养具备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开发利用的知识,能在林业、交通、土建等部门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森林工程、道路桥梁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工业设计(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工业设计造型基础、人机工程学、视觉传达设计及原理、产品设计及原理、商标设计、包装设计与企业形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模型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及原理、机电产品外观设计、广告与策划。培养既能较系统地掌握工业设计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又有艺术创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设计、广告创意、企业形象策划,也能在教育、科研单位从事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  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的前身为西南林学院林业工程学院,于2001年7月独立建院,是我校以工科为主的教学单位。有教职工41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教授7人,副教授4人,已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的教师1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共3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第三层次)和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博士生导师3人。学院具有林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覆盖了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和森林工程3个二级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云南省重点学科。现开设木材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林产化工和包装工程4个本科专业,这些专业多为我校的优势和特色专业,其中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云南省重点专业。学院下设木材科学与工程教研室、林产化工教研室、艺术设计教研室、包装工程教研室、木材工业研究所、木材研究室、木材标本室、工程实验中心,并设有校内实习工厂与校外实习基地。  艺术设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招艺术类考生)主要课程:素描、色彩、造型设计原理、设计制图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人体工程学、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基础、装饰材料、家具设计、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模型制作工艺、摄影艺术、数码媒体艺术、设计心理学、照明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培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能在企事业、专业设计部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各类民用建筑、商业文化、娱乐设施的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艺术的总体现划设计、以及教学与科研的工作,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林产化工(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化工原理、木材化学、胶粘剂与涂料、林产化学工艺学、天然产物化学、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学、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精细有机合成、林副特产品加工利用等。培养具备树木及植物资源化学加工及相关领域内生产过程的设计、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能在林产化工、精细化工、制浆造纸、化学工业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有关的技术开发、生产管理、行政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木材科学与工程(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木材学、胶合材料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木材加工工艺学、人造板工艺学、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培养具备木材物理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木材科学与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到木材工业、家具制造业、室内工程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木材加工、家具设计和制造、室内设计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包装工程(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高分子材料学、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基础、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学、包装容器设计与制造、包装印刷、包装机械、包装过程自动化、包装测试技术、运输包装、模具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动画设计等。培养具有保护产品、方便流通、促进销售的包装基础理论,重点掌握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包装材料、包装设备、包装测试、运输包装、包装印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了解包装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国际国内包装标准与法规,能在包装、印刷、机械、食品、物流、外贸、商检等行业或科研院所从事包装系统设计、设备研发、产品设计、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林业经济管理教研室,1998年与计算机中心合并成立计算机与经济管理系,1999年独立成经济管理系,2001年7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主要从事林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经济学等领域的理论教学和研究,培养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自1998年以来,经济管理学院已为国家输送了本科毕业生120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34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4名,硕士导师9名。专任教师中博士4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20,在读硕士5名。学院已形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学院拥有林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3个硕士授权点,农林经济管理为校级重点学科。有农林经济管理、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农村区域发展5个本科专业。下设经济、管理和会计统计三个教研室和会计手工、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经济与社会统计、金融工程等5个实验室。有1个藏书25400余册的资料室。学院教师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林业局项目1项,云南省软科学项目2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为了保证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在昆明、曲靖等地的黄龙集团公司、呈贡斗南花卉拍卖中心、曲靖海寨林场、云南开窍生物有限公司、昆明市木材厂等地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创立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教学条件。 农林经济管理(招理工类、文史类考生)主要课程:经济学、林(农)业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学、市场营销、林业政策与法规、林业概论。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级林(农)业企事业单位、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济学(招理工类、文史类考生)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分析、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技术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培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工商管理(招理工类、文史类考生)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在各级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会计学(招理工类、文史类考生)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科研院所从事财会、财务管理、统计等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农村区域发展(招理工类、文史类考生)主要课程:农业概论、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发展人类学、发展社会学、发展经济学、农村发展研究方法、农村发展设计等。培养具备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企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态旅游学院西南林学院的旅游专业始办于1995年,是国家首批具有森林旅游专业招生资格的学校。森林旅游专业最早设于林业系,1999年资源学院成立后,改设资源学院,并将专业更名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2001年成立生态旅游系,2006年1月6日,生态旅游系更名为生态旅游学院。学院现有教师2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9人。外聘客座教授10余人。学院拥有旅游管理硕士授权点,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森林旅游方向)、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个本科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为校级重点学科。设有三个教研室、一个教学实践中心,并设有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与TNC合作)、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中心、生态旅游规划与休闲研究所、生态旅游国际交流中心、导游培训中心、旅游社区发展研究中心、生态环境研究所、绿色营销推广中心和户外运动俱乐部等教学科研机构。    生态旅游学院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保护国际(CI)、美国热爱水上运动组织(SLOWFORLOVEOFWATER)、香港探险学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日本立教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云南省内各大专院校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云南省各级旅游、林业、保护区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企业有密切的业务往来,构筑了良好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平台。学院确定了以培养生态旅游相关营运、管理和科研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方向,以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操作规范与管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研方向,并致力于在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中推广绿色、户外、保护、和谐的生态旅游理念。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生态旅游方向)(招理工类、文史类考生)主要课程:森林环境学、景观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生态旅游原理、森林旅游学、旅游心理学、旅游体系与市场、旅行社管理、保护生物学原理、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景区规划设计、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培养具备生态学、地理学、旅游管理学、森林游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到旅游、林业、城建等部门从事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森林公园与森林游憩资源规划设计、森林资源保护与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旅游管理(招理工类、文史类考生)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旅游体系与市场、旅游学概论、生态旅游原理、森林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旅游管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专业知识,能到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旅游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为我国21世纪的旅游事业发展,尤其是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经济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管理学原理、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与安全、旅游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生态旅游原理、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旅游体系与市场等。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生态旅游知识,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信息管理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科研单位,特别是旅游行业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2001年。现有教师32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实验员2人,团学干部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2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共25人,已获得博士学位的4人,在读博士6人,获得硕士学位的20人,有云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带头人1人。有生态学、水土保持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环境科学为云南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1个。有水土保持、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农业资源与环境4个本科专业。有水土保持、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4个教研室。设环境生态、环境工程2个实验室,分别下设多个实验分室。   本系中长期重点研究方向4个,分别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环境监测与管理、非点源污染控制、森林生态系统,为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恢复开展科学研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普通植物学、森林生态学、土壤学、地质与地貌、土壤侵蚀原理、水土保持工程学、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写、水土保持监测、林业生态工程学、工程力学、水力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测量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水土保持规划。培养具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到水土保持、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方案编制、设计、施工、监测、管理、预防、监督以及国土环境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环境科学(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普通生态学、森林环境学、环境化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学、环境质量评价、资源与环境法、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到环境、土地、农业、水利等行业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环境工程(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测量学、水力学、化工原理、环境微生物学、环境质量评价、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培养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获得资源和环境保护工程基本训练,可从事城乡、区域和工矿企业的环境污染控制工程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工艺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资源与环境(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农业资源利用、生物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培养具有农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农业区划与环境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西南林学院计算机学科开始于1984年,除了对在校的本专科学生开设计算机课程外,也在计算机应用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林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在全国具有影响的成果。自90年代开始,西南林学院成立了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开始招收计算机专科和本科专业的学生。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是一个专业基础较好,教师学历层次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朝气蓬勃发展迅速的年轻单位。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2个本科专业,下设计算机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和计算机图形图像实验室,共有计算机800余台,电子信息工程实验设备200余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C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算法与实践、操作系统原理、面象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建设与管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和计算机图象处理等。培养比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能在各个领域中从事和计算机有关的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C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算法与实践、计算机电路基础和实验、微机结构及接口、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感测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等。培养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处理和硬件开发控制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能在各个领域从事与计算机自动控制和信号处理相关的工作的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人文社会科学系人文社会科学系现有教职工45人,专职教师43人,教授2人,副教授12人,讲师25人,助教6人,管理人员1人,教辅人员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6人,硕士40人。现有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3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是我国的林业类高等院校中较早开办专业。现有法学教研室、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汉语言文学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研室等8个教研室以及模拟法庭、文科综合实验室、机房和藏书3万余册的图书音响资料室1个。与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昆明市中级人民检察院、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等机构共建了实习基地。人文社会科学系承担着全院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函授生“两课”和“大学语文”的全部教学任务,并负责和主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40余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 全系教师注重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学科建设促进教学建设。在近三年的时间,完成和正在完成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教育部课题2项,省社科基金1项,省教育厅课题4项,省教学研究课题10项,校级重点课题3项,面上科研项目5项。独立完成专著5部,译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近20门,在各类刊物发表文章一百多篇,获奖论文多篇。 法学(招理工类、文史类考生)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外国法律思想史、环境资源法。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法律服务机构等法律工作的法学专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招理工类、文史类考生)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安全概论、公共危机管理、公共政策学、管理信息系统、社会学、风险决策学、灾害学。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政府部门、安全部门、规划部门、工矿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公共事业单位等从事公共安全的管理、决策咨询、规划、教育和科研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文学(招文史类考生)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美学、西方文艺理论、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等。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中文相关专业的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新闻、文化、宣传、出版部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秘、记者、编辑等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外语系 西南林学院外语系现有教职员工5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含教授、副教授)的教师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近80%。下设大学英语教研室、英语专业教研室。现有外文图书资料10,000余册,有声资料1000多种,供师生教学使用的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多间。外语系承担着西南林学院全院的大学英语、英语专业及外国留学生的教学任务。近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并多次荣获优秀教学成果奖;出版论文、论著100余篇(本);主编、参编英语教材10多种(套)。多位教师到过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泰国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留学和讲学访问。每年还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英语国家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外语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优良。自2002年全国首届“CCTV”杯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举行以来,西南林学院学生每年都获得云南省赛区二等奖、三等奖或优秀奖的好成绩。   英语(招文史类考生)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语音、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泛读、英语语法、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国家概况、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第二外语(法语、德语、日语)、英语写作、语言学概论、英语词汇学、英语教学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商务英语、新闻英语、英语修辞学、英美社会与文化等。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能在教育、经贸、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翻译等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基础部基础部始建于1978年,是西南林学院成立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建立之初,学科覆盖了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外语、体育等门类。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讲师20人,实验师1人,博士1人,硕士24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5人;硕士生导师5人。基础部师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形成了理想的教学梯队。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体育教育、应用化学3个本科专业。设有数理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体育教研室和化学实验中心、物理实验室。基础部目前承担着数学、物理、化学、体育等学科的公共课教学任务。 在抓好基础课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科学研究工作,基础部通过教师的科研活动已经同晋宁县、禄劝县、禄丰县、楚雄州的许多生产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并以科研促进和提高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毕业求职竞争力打下基础。在科研方面,基础部全体教职工在搞好学科建设和教学的同时,经过不断努力,近3年来,共获得国家专利3项;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三等奖3项;主持或参加国家基金4项,欧盟项目1项,省级基金15项;院级基金6项;主编出版全国统编教材1部,担任副主编出版农林院校教材3部,参编教材多部。指导我院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8项,省级三等奖8项。基础部是一个团结向上、敬业创新的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的集体,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初步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校各专业需要的基础课教学新思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信息与计算科学(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统计、数学模型、物理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论、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系统基础)、信息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图形学、运筹与优化。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应用丰富的数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化学(招理工类考生)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态学、生物化学、植物化学、现代仪器分析、环境分析与监测、林产品品质分析、农残分析与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评价、林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实验技能,能到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及化工、医药、环境、食品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及分析测试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体育教育(招体育类考生)主要课程:学校体育学、休闲体育、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创伤与康复医学、定向运动、田径、健美操、球类、武术、游泳。 本专业分球类运动和休闲体育2个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体育教学、竞赛策划与组织、课余体育活动管理与辅导、指导学校运动训练及科研、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