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2》讲义

2006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2》讲义

ID:18947267

大小:431.0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8-09-27

2006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2》讲义_第1页
2006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2》讲义_第2页
2006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2》讲义_第3页
2006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2》讲义_第4页
2006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2》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6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2》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2》讲义第一章企业所得税税法Ⅱ的特点:1、范围广,本书一共有九章内容,每章都有考题。我们把讲解的层次定为三个方面,即了解、熟悉和掌握。2、税法Ⅱ的考试重点突出,主要是企业所得税、涉外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章,占78%左右的分值,计算题、综合题主要来自这三章的内容。3、题量大,综合性强,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的比较高。4、从题型上看,均采用客观题,都是单选或多选,因此注册税务师的考试覆盖面比较广,但是深度比较浅。复习的要求1、全面准确的掌握教材的内容。2、要从注册税务师的立场上来

2、看处理税务问题时的程序、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3、要适量的做一些练习题,对于巩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4、要研究历年的考题,适应考试的出题方式、问法以及答案的要求。第一章企业所得税【几个相关问题】一、企业所得税与其他税种的关系企业所得税与流转税的关系1、与增值税,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在核算上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核算,与企业的损益没有必然的联系。2、消费税和营业税都是通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核算,都是价内税,它们与所得税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此消彼涨的关系,3、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也是在“主营业务税金

3、及附加”核算,也是在所得税前直接扣除的。其他税种还有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凡是在会计上通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核算的流转税,在计算所得税前都是可以直接扣除的。费用型税与所得税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管理费用”里核算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在所得税前也是直接扣除的。契税与所得税之间的关系61契税计入了土地的购置成本或者固定资产的原值,是随着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收回其价值的,所以在所得税前不是一次性扣除的。二、企业所得税采用了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的征收管理方法。不能跨年处

4、理费用和收入。在一个纳税年度里要合理处理好各期的收入和费用,要掌握好配比的力度关系。三、企业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而不是利润总额,但是应纳税所得额与利润总额之间又有联系,应纳税所得额是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计算来的。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前所得+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四、企业所得税在“所得税”科目核算,企业所得税的多少影响税后利润,而不影响税前利润。本章大约分值为45分,是重点的一章。第一节概述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了解)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

5、的一种税。1994年1月1日起将原来的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而成现在的企业所得税。原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税制结构不合理,税收负担失衡,妨碍了企业的平等竞争(二)名义税率过高,扭曲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三)税前列支项目不统一,所得税机制软化,影响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二、企业所得税的立法原则(了解)(一)统一税法,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二)理顺和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三)兼顾我国实际,向国际税收惯例靠拢(四)简化税制,提

6、高征管效率三、企业所得税的特点现行企业所得税具有以下特点:(一)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纳税人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法定的扣除项目,即扣除各项成本、费用、税金、损失等支出后的净所得额。法定扣除金额与会计不同,会计在成本、费用、税金、损失方面的口径比较大,但在计算所得税时可以在税前列支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口径比较小。计算确认所得税的收入总额上,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总额远比会计的收入总额范围大,也大于流转税的收入口径。(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较为复杂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前所得+纳税调整增加

7、额-纳税调整减少额调整事项是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近四五十项调整项目,所以非常烦杂。61(三)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即所得多、负据能力大的,多纳税;所得少、负担能力小的,少纳税;无所得、没有负担能力的,不纳税。(四)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的征收管理办法通过利润所得来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通常是按年度计算、衡量的。所以,企业所得税以全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作为计税依据,分月或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本节小结:本节主要是了解内容,真正需要掌握的是企业所得税的概念,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是它的征税

8、对象,而不是会计利润。企业所得税的特点作为多选题来掌握。第二节征税对象和纳税人一、征税对象及范围《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凡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企业,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外,应当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一)生产经营所得主要理解为主营业务所得和其他业务所得。(二)其他所得其他所得是指纳税人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各类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以及营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