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及感觉传导通路

运动及感觉传导通路

ID:19017286

大小:6.26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9-27

运动及感觉传导通路_第1页
运动及感觉传导通路_第2页
运动及感觉传导通路_第3页
运动及感觉传导通路_第4页
运动及感觉传导通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动及感觉传导通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运动及感觉传导通路运动疗法科2011-03一.运动传导路1.锥体系: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锥体细胞锥体束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脑桥基底、延髓锥体皮质脊髓束锥体交叉不交叉纤维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本侧的脊髓前角运动外侧核双侧的脊髓前角运动内侧核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脊神经本侧四肢骨骼肌运动双侧躯干骨骼肌运动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

2、元经内囊膝、大脑脚底、脑桥基底、延髓锥体皮质核束脑干内的脑神经运动核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眼外肌、表情肌咀嚼肌、舌肌咽肌、喉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皮质核束corticonucleartract(皮质脑干束、皮质桥延束、皮质延髓束)中央前回下部内囊膝皮质脑干束中脑脑桥延髓脊髓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上部面神经核下部副神经核舌下神经核疑核皮质核束皮质核束皮质核束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面神经瘫舌下神经瘫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比较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迟缓性瘫痪(硬瘫,中枢性瘫)(软瘫,周围性瘫)增强减低亢进减弱或消失有无

3、不明显明显症状与体征瘫痪特点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反射肌萎缩凡是锥体系以外的控制骨骼肌运动的结构都是锥体外系,包括大脑皮质,红核、黑质、纹状体、网状结构等等,最后通过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到达脊髓。锥体外系可分为1.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作用2.纹状体黑质纹状体损伤导致震颤麻痹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完成共济运动损伤导致共济失调2.锥体外系:锥体外系主要起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调整姿势以及习惯性运动等。锥体系支配骨骼肌运动必须在锥体外系功能保证稳定下才能完成。二.感觉传导通路躯体感觉传导通路深感觉传导通路浅感觉传导通路视

4、觉传导通路听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的肌肉、肌腱、关节、韧带、骨膜的深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Ⅰ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Ⅱ延髓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Ⅲ内囊后肢丘脑皮质束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和邻近中央前回皮质躯干和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皮肤的浅感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Ⅰ背外侧束脊髓灰质Ⅰ、Ⅳ、ⅤⅡ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腹后外侧核Ⅲ内囊后肢丘脑皮质束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经脑干脊髓丘脑前束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脊髓白质前连合头、面皮肤、粘膜的浅感觉感受器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半月节Ⅰ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Ⅱ脑干内交叉三叉

5、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丘脑皮质束中央后回下部Ⅲ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ⅠⅡ视神经视网膜鼻侧半纤维交叉视网膜颞侧半纤维不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核Ⅲ内囊后肢视辐射枕叶距状沟上、下方的皮质(17区)视交叉视觉传导路视觉传导通路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两侧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短神经瞳孔括约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内耳螺旋器蜗神经蜗神经节Ⅰ蜗神经蜗神经腹侧核蜗神经背侧核外侧丘系下丘下丘臂内侧膝状体内囊后肢听辐射颞横回ⅡⅢⅣ来自两侧蜗核纤维听觉传导通路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