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原料感官检测

饲料原料感官检测

ID:19182047

大小:4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27

饲料原料感官检测_第1页
饲料原料感官检测_第2页
饲料原料感官检测_第3页
饲料原料感官检测_第4页
饲料原料感官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饲料原料感官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 范围适用于能通过人的味觉、嗅觉、触觉、视觉等进行感观检查的动、植物性饲料原料。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原料标准》3 术语和定义(无)4 管理职责4.1 品管部收货组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对公司进货原(辅)料进行检验。4.1.1 视觉:观察原料或辅料的形状、粒度、

2、色泽、霉变、虫蛀、结块或杂质等。4.1.2 嗅觉:通过嗅觉来鉴别原料或辅料具有的特殊气味。4.1.3 味觉:通过舌舔或牙咬来检查原料或辅料的味道、硬度及口感等。4.1.4 触觉:用手指头捻取原料或辅料,通过感触来判定其水分、硬度、粘稠性等。5 管理内容和要求5.1 玉米a)观察其颜色:较好的玉米呈黄色且均匀一致,无杂色玉米。b)随机抓一把玉米在手中,嗅其有无异味,粗略估计(目测)饱满程度、杂质、霉变、虫蛀粒的比例,初步判断其质量。随后,取样称重,测容重(或千粒重),分选霉变粒、虫蛀粒、不饱满粒、热损伤粒、

3、杂质等异常成份,计算结果。玉米的外表面和胚芽部分可观察到黑色或灰色斑点为霉变,若需观察其霉变程度,可用指甲掐开其外表皮或掰开胚芽作深入观察。区别玉米胚芽的热损伤变色和氧化变色,如为氧化变色,味觉及嗅觉可感氧化(哈腊)味。c)用指甲掐玉米胚芽部分,若很容易掐入,则水分较高,若掐不动,感觉较硬,水分较低,感觉较软,则水分较高。也可用牙咬判断。或用手搅动(抛动)玉米,如声音清脆,则水分较低,反之水分较高。5.2 豆粕a)先观察豆粕颜色,较好的豆粕呈黄色或浅黄色,色泽一致。较生的豆粕颜色较浅,有些偏白,豆粕过熟时

4、,则颜色较深,近似黄褐色(生豆粕和熟豆粕的脲酶均不合格)。再观察豆粕形状及有无霉变、发酵、结块和虫蛀并估计其所占比例。好的豆粕呈不规则碎片状,豆皮较少,无结块、发酵、霉变及虫蛀。有霉变的豆粕一般都有结块,并伴有发酵,掰开结块,可看到霉点和面包状粉末。其次判断豆粕是否经过二次浸提,二次浸提的豆粕颜色较深,焦糊味也较浓。最后取一把豆粕在手中,仔细观察有无杂质及杂质数量,有无掺假(豆粕主要防掺豆壳、桔杆、麸皮、锯木粉、砂子等物)。b)闻豆粕的气味,是否有正常的豆香味,是否有生味、焦糊味、发酵味、霉味及其它异味。

5、若味道很淡,则表明豆粕较陈。c)咀嚼豆粕,尝一尝是否有异味,如:生味、苦味或霉味等。d)用手感觉豆粕水分。用手捏或用牙咬豆粕,感觉较绵的,水分较高;感觉扎手的,水分较低。两手用力搓豆粕,若手上粘有较多油腻物,则表明油脂含量较高(油脂高会影响水分判定)。5.3 菜粕a)先观察菜粕的颜色及形状,判断其生产工艺类型。浸提的菜粕呈黄色或浅褐色粉末或碎片状,而压榨的菜粕颜色较深,有焦糊物,多碎片或块状,杂质也较多,掰开块状物可见分层现象。压榨的菜粕因其品质较差,一般不被选用(但有可能掺入浸提的菜粕中)。再观察菜粕有

6、无霉变,掺杂,结块现象,并估计其所占比例(菜粕中还有可能掺入沙子、桉树叶、菜籽壳等物)。b)闻菜粕味道,是否有菜油香味或其它异味,压榨的菜粕较浸提的菜粕味道香得多。c)抓一把菜粕在手上,拈一拈其份量,若较重,可能有掺砂现象,松开手将菜粕倾倒,使自然落下,观察手中菜粕残留量,若残留较多,则水分及油脂含量都较高。同时,观察其有无霉变、氧化现象。再用手摸菜粕感觉其湿度,一般情况下,温度较高,水分也较高,若感觉烫手,大量堆码很可能会引起自燃。5.4 棉粕a)观察棉粕的颜色、形状等。好的棉粕多为黄色粉末,黑色碎片状

7、棉籽壳少,棉绒少,无霉变及结块现象。抓一把棉粕在手中,仔细观察有无掺杂,估计棉籽壳所占比例及棉绒含量高低,若棉籽壳及棉绒含量较高,则棉粕品质较差,粗蛋白较低,粗纤维较高。b)用力抓一把棉粕,再松开,若棉粕被握成团块状,则水分较高,若成松散状,则水分较低。将棉粕倾倒,观察手中残留量,若残留较多,则水分较高,反之较少。用手摸棉粕感觉其湿度,一般情况下,温度较高,水分较高,若感觉烫手,大量堆码很可能会自燃。c)闻棉粕的气味,看是否有异味、异嗅等。5.5 次粉a)看次粉颜色、新鲜程度及含粉率。好的次粉呈白色或浅灰

8、白色粉状。颜色越白,含粉率越高(好次粉含粉率应在90%以上)。b)闻次粉气味,是否有麦香味或其他异嗅、异味、霉味、发酵味等。c)抓一把次粉在手中握紧,若含粉率较低,松开时次粉呈团状,说明水分较高,反之较低(含粉率很高时则不能以此判定水分高低,要以化验为准)。d)取一些次粉在口中咀嚼感觉有无异味或掺杂。若次粉中掺有钙粉等物时,会感觉口内有渣,含而不化。5.6 麸皮a)观察颜色、形状。麸皮一般呈土黄色,细碎屑状,新鲜一致。b)闻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