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教案2

《那树》教案2

ID:19274445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8

《那树》教案2_第1页
《那树》教案2_第2页
《那树》教案2_第3页
《那树》教案2_第4页
《那树》教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那树》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那树》教案2教学构想:这篇散文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性,值得认真揣摩和品味,然而由于笔者能力所限,不能挖掘其万一,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自己的感受,准备学习一点皮毛而已,感到不胜惶恐。  本课的教学,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把它当作语文教材来学习,要很好地掌握文章涉及的基础知识,例如字词的识记与运用,篇章的结构与安排,语言的生动与抒情等等,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把本文当作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科书来学习。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到底该怎样与发展极缓的自然相处呢?在自然面前,人类有时是劫掠者

2、,有时又是自然的奴仆,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带来学生的深刻的思索,这对于我们国家的的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是大有裨益的。另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价值等。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设计了以下教案,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品味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  2、情感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3、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命运。  2、关键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3、  教学难点1、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  2、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教师做好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两幅漫画导入。  在地球村,自然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许多动、植物消失了,甚至遭到人类的无情的摧残和杀戮。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啊!人类的这种行为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呢?许多事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那树》一文,让我们来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一排雄伟的大树及标题。)  二、检查预习

4、  在此之前,我们已要求大家预习课文,下面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展示生字生词:生字注音  三、整体感知  1、请两位学生范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大树的生命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大树的外貌特点和自然环境有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讨论后明确:按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大树,近期的大树和现在的大树。早期的大树是自然之树,近期的大树是临死之树,现在大树是悲壮之树。  2、文中记叙了大树的那些事迹,从中可以看出大树具有那些高贵的品质?  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后明确:大树有着坚韧顽强、无私奉献、豁达宽容、富有爱心的高尚品质。  (过渡:这样一棵高尚而伟

5、大的树,为什么会被屠杀呢?直接原因是什么?是醉汉驾车出事而连累了大树。那么如果没有这件事发生,大树是否就可以躲过被屠杀的命运呢?不能。这样看来,大树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人类文明的发展。)  四、研读赏析  1、找出文中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看看那些词语用得好?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学生同桌间互相交流后明确:“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人类文明飞速发展,而自然界的生命却生长缓慢,自然界的各种物种在人类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和谐。这一段话也暗示着古树的悲惨命运。  2、找出文中伐木工人砍伐大树的语句,并体味其中

6、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明确:“于是这一天来了……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表现了作者的愤恨之情。  3、作者写了蚂蚁搬家一事有什么用意?那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此你有什么感触?  讨论后明确:动物都充满爱心,反衬出人类的无情。表达了作者的愤恨、悲哀之情……(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五、拓展延伸  1、蚂蚁在离开大树时都“依依不舍”,想象一下,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什么?  (论交流明确,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大自然在人类面前有时是弱者,有时又疯狂地报复人类,那么人类文明与自然该怎样和谐发展呢?请谈一下你的认识。  (交流认识,畅所欲言。)  六、课堂小结  为什

7、么作者要关心一棵树的命运呢?因为关心树木就是关心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关心地球就是关心我们自己。为了人类的幸福希望人类能关心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七、布置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