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社会学角度重构旧城改造的和谐对策

从城市社会学角度重构旧城改造的和谐对策

ID:19377040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1

从城市社会学角度重构旧城改造的和谐对策_第1页
从城市社会学角度重构旧城改造的和谐对策_第2页
从城市社会学角度重构旧城改造的和谐对策_第3页
从城市社会学角度重构旧城改造的和谐对策_第4页
从城市社会学角度重构旧城改造的和谐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城市社会学角度重构旧城改造的和谐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城市社会学角度重构旧城改造的和谐对策【摘要】:针对近几年我国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学角度探寻了旧城改造的实质,以及现状改造方式产生的弊端及危害,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外旧城改造的对比研究分析,特别是从科学合理处理旧城中各种社会问题,创造和谐社会的方面,提出了旧城改造中应采取的对策。  1旧城改造的实质及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以及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中国的城市发展由单纯的外拓型,走向内外并举型;由已往单纯的经济增长走向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综合、和谐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则是由以往计划经济时期的均质社会走向了多元分化的市场经

2、济社会,而城市旧城地区则是此种社会双重转型中的难点及社会矛盾集中凸现地区,拆迁的冲突、居住环境的恶劣、生活水平的下降等诸多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格格不入的问题,促使我们必须审视以往旧城改造的方式与对策,重新寻找其解决之道。旧城地区由于其历史性,落后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征,决定了旧城存在的各类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其改造的重点及实质,应是社会问题的和谐解决,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性与传统社会观念的冲突与对立的有效平衡。   1.1自身发展不平衡   旧城由各个不同系统组成,它们相互影响与制约,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任何一个子系统变动都会影响其它部分,从而出现发展的不平

3、衡。具体表现为:一是发展过度,二是发展滞后。发展过度即由于追求片面经济效益而进行的不合理大规模改造,旧城区的建设强度和人口总量超过基础设施的承载力,从而导致整体功能失调。而发展滞后则是由于旧城系统内各部分变迁进程不一致,导致不和谐并出现滞后现象,如原有的物质空间形态结构与其容纳的逐渐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功能不相适应,而导致的不平衡发展问题。  1.2老化衰退现象严重   当自身发展不平衡持续很长时间,就会产生严重老化衰退问题,其具有三方面表征:一是物质性老化,即旧城内的建筑物和设施因超过使用年限,无法再行使用,致使城市自然老化。二是功能性衰退,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

4、人口增长,合理的城市环境容量被突破,从而造成城市整体机能下降,城市功能性衰退日益凸现。三是结构性衰退,由于城市空间的急速扩张和城市内部剧烈更新,城市的结构往往难以适应这种快速变化发展要求而导致的地区衰退。  1.3经济发展受阻   旧城的自身发展不平衡以及老化衰退等问题不可避免的会对旧城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首先是就业机会奇缺。在大部分旧城中,失业率都很高,如果加上部分失业和不充分就业,则潜在的劳动力闲置率则更高。在旧城中就业的人,多从事小家电维修、搬运以及餐馆、旅社等小型服务业工作,这些产业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非常少,而且随着小工厂逐步清理出城市中心区,旧城所能

5、提供的就业岗位就更少;其次是贫困程度较高。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贫困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系,失业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在旧城中,年富力强的居民其经济能力改善后,逐渐迁离,留下来的多是一些经济能力差,没有能力迁离的居民。而且旧城住宅价格较低,建筑空间利于其划小和出租,于是吸引了一些失业的、或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小型服务业的人群,低收入使他们无力承担维修费用,因而得不到修茸的旧城更显破落。由于贫困,旧城往往沦为“贫民窟”。   1.4文化传统遭到破坏   由于旧城的衰败,再加上政府对旧城更新建设的急功近利、开发企业的惟利是图,造成旧城传统风貌特色的

6、破坏、文化传承的断层,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二个方面。   (1)传统风貌的丧失。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严格控制农用地的征用,城市建设重点就转移到了对旧城区的开发。在开发利益的驱动下,旧城改建的速度很快,许多最能代表城市特色的老街区被拆除,千篇一律的建起高楼大厦,使得城市失去了自己的风貌特色,也失去了历史积淀的厚度。   (2)历史文脉的割裂与断层。旧城的老化与衰退,势必造成不同社会阶层人口的迁入与迁出。一方面,从人的行为、心理、感情的角度来看,人口的频繁流动将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失落和归属感的缺乏,从而表现出历史联系和情感的割裂。另一方面,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口的频繁

7、流动破坏了传统的邻里关系和社区文化。   综上所述,有形的物质磨损只是旧城问题的一个方面,然而有形磨损的速度往往落后于城市不断发展的要求,在城市未达到自然老化之前,因不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而变得过时衰退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因此,隐藏的社会、经济的衰退才是旧城问题的根本所在,它也决定了是否有必要对旧城进行改造。  2现状旧城改造的弊端及危害   中国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长期受形体规划为主的物质性规划思想影响,把城市的发展看做一种可掌控的线性进化,忽视了城市历史与现状。芒福德(LewisMumford.1961)曾提出过批判:“把城市的生活内容从属于城市的外表形式,

8、是典型的巴洛克思想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