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_太阳病辨证论治 课件

伤寒_太阳病辨证论治 课件

ID:19418023

大小:1.33 MB

页数:105页

时间:2018-10-02

伤寒_太阳病辨证论治 课件_第1页
伤寒_太阳病辨证论治 课件_第2页
伤寒_太阳病辨证论治 课件_第3页
伤寒_太阳病辨证论治 课件_第4页
伤寒_太阳病辨证论治 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_太阳病辨证论治 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概论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第五节 太阳病欲解时概论一、太阳病的概念太阳病是外邪侵袭人体,正邪交争于肌表,以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要点病因:病程:病位:病性:病机:外邪侵袭正邪交争于肌表,营卫功能失调一身之表初期阶段表证、实证、阳证太阳的生理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抵腰至足,络肾属膀胱,它是人体最长,穴位最多的经脉。足太阳膀胱腑:位于下焦与肾相连,主司气化。太阳阳气的功能:温煦、防御、司开阖。二、太阳病的分类分类中风伤寒温病感受风寒之邪感受温热邪气根据人

2、的体质强弱不同,感受的邪气性质、轻重不同:太阳病兼证:太阳表邪不解又兼有其他证候。太阳病变证:因失治误治,或疾病的自然发展,太阳表证已罢,又出现了新的病证。太阳病疑似证:某些疾病本属杂病,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类似太阳病的表现,而实质并不是太阳病。三、太阳病的治法《内经》“在皮者,汗而发之”。汗法中风伤寒辛温解表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汤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麻黄汤温病:辛凉解表太阳病兼证:依据主治方剂随兼证而加减太阳病变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四、太阳病的转归与感邪轻重、体质强弱、治疗当否密切相关。太阳病的转归痊愈传经变证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一、太阳病提

3、纲【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脉证脉浮:头项强痛:恶寒:病机:太阳受邪,卫外失职,正邪交争于表,太阳经气不利外邪侵袭,卫气浮盛于表,向外抗邪太阳受邪,经气运行不畅外邪束表,卫气被遏,失于温煦肌表二、太阳病分类——中风提纲【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脉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营阴外泄,脉道松驰(脉浮缓)病机:风寒袭表,卫外不固,营阴外泄外邪侵袭,卫阳浮盛于外,与邪相争风寒袭表,卫外不固,营阴外泄卫失温煦,汗出腠理疏松,不耐风袭二、太阳病分类——伤寒提纲【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

4、寒。(3)脉证或已发热:风寒袭表,卫气能及时伸展与邪相争或未发热:感邪较重,卫阳郁闭较甚,未能及时达表抗邪。必恶寒:卫阳郁遏,失于温煦体痛:卫阳郁遏,营阴郁滞,太阳经气运行受阻呕逆:表气郁闭,里气不和,胃失和降脉阴阳俱紧:脉浮紧:浮主表,紧为寒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伤寒与中风的鉴别:伤寒:卫阳郁闭,营阴郁滞无汗脉浮紧(表实证)中风:卫外不固,营阴外泄汗出脉浮缓(表虚证)刘渡舟医案刘某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邪气,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淅恶寒,发抖,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视其

5、舌苔薄白,切脉浮紧有力。岳美中医案:张某某,女,15岁。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二、太阳病分类——温病提纲【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癇,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温病的提纲: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脉证发热:温为阳邪,侵袭人体渴:温热之邪,耗伤阴津不恶寒(微恶寒):风热伤卫,卫失外固病机:温邪犯表,化

6、热伤津,营卫失和治法:辛凉解表温病误治后的变证:风温脉证身灼热: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助热伤津脉阴阳俱浮:脉洪大,邪热充斥内外,鼓动气血运行自汗出:阳热过盛,逼迫营阴外泄身重:热伤元气多眠睡:热盛神明被扰鼻息必鼾:邪热壅肺,呼吸不利语言难出:多由神昏及津伤口燥所致病机:邪热充斥内外治疗:清热养阴法邪热炽盛的病证:误用下法重伤津液而小便不利阴精不能上荣于目,加之热扰神明而两目直视阴亏风动,二便失约而失溲误用火法邪热熏灼肝胆,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发黄热动肝风,发如惊痫,时有四肢抽搐火灼肝胆更重,使黄色晦暗,如烟火熏灼之黄2、3、6条原文分别作为中风、伤寒、温病的提纲:中风、伤寒为风

7、寒所伤,最易耗伤阳气→恶寒温病为温热之邪所致,最易伤阴耗液→发热而渴轻微恶寒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阴阳的区分,关键在于发热之有无:有发热的属阳无发热的属阴发热与否取决于外感疾病过程中正邪斗争的状况伤寒六经辩证,即根据上述原则划分三阴三阳:太阳病有发热恶寒少阳病有往来寒热阳阳病但热不寒三阳经病均有发热,说明正气尚旺盛,抗邪有力,属正盛邪实的阳证,即“发于阳”也。三阴经病通常无热恶寒,甚至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