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病)课件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病)课件

ID:19428122

大小:8.54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0-02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病)课件_第1页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病)课件_第2页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病)课件_第3页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病)课件_第4页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病)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病)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Hirschsprung病(先天性巨结肠症)病例讨论病例介绍患者,赖某某,女,24岁以“反复腹胀伴排便困难24年,加剧1年”为主诉入院。现病史:患者出生后24年间反复出现腹胀、便秘(大便干结、5-6天排便一次),需要使用开塞露、口服“果导”等手段才能保持大便通畅。1年前因妊娠停服“果导”,后排便困难症状逐渐加重。3周前就诊外院行腹部平片及腹部CT检查考虑先天性巨结肠。既往史:既往因贫血有输血史,无其他特殊病史。个人史:无特殊。月经史、婚育史:15岁4-5/28-30LMP:2009.07.15,平时月经规律。23岁结婚,4个月前生育1子。家族史:父

2、母体健,兄弟姐妹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生命征平稳,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外观,体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下腹部膨隆,左中下腹可触及一直径约10cm的肿物,质地硬,可活动,有压痛,反跳痛不明显。肠鸣音约4次/分。直肠指诊:肛门口无外痔,肛门括约肌紧张度正常,直肠壶腹部明显空虚感,肠腔内充满粪块。指套退出后有较多稀粪便流出,指套无染血。辅助检查2010.09.24龙岩市第一医院腹部平片:左上腹及盆腔肠管扩张积气,先天性巨结肠?2010.10.05血常规:Hb60g/L2010.10.06血生化:ALB23.9g/L,BUN24umol/L,Cr

3、24umol/L,ALT及AST正常,电解质基本正常2010.10.06凝血四项:APTT62.5s,FIB4.50g/L,其余正常2010.10.08血常规:Hb109g/L2010.10.08我院结肠气钡造影:距离肛门口约2.5cm处见一长约0.8cm的漏斗样狭窄(考虑为移行段)。考虑先天性巨结肠(超短段型)伴结肠炎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给予灌肠、蓖麻油通便等处理以清除粪石,患者一般情况较差,给予补液、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目前患者肠腔内粪石已经清除,可进食软质半流质饮食,每日可排稀黄便2-3次。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为103g/L。讨论内容1.该患者

4、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进一步检查。2.该患者手术时机、术前准备及手术方式的选择。Hirschsprung病概述先天性巨结肠症国际上称为希施斯普龙病(HirschsprungDisease,HD),又名无神经节细胞症(aganglionsis),是由丹麦医生HaraldHirschsprung于1886年发现并加以描述而得名。国内称为先天性巨结肠症,此名不够准确,巨结肠系被动的继发病变,而真正的病因是巨结肠远端肠壁无神经节细胞存在,丧失蠕动功能。HD是消化道中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人群中发生率大约1:500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3-5:1。病因1.胚胎

5、发育障碍:HD主要为结肠远端不同长度的肠段缺乏神经节细胞。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母细胞在由头侧向尾侧迁移过程中停顿,即可造成肠壁无神经节细胞症。2.基因突变:RET基因、内皮素-B受体基因突变3.肠壁微环境的异常改变可影响神经母细胞的迁移正常人HD患者病理HD受累肠段可以看到典型的改变,即明显的狭窄段和扩张段。痉挛肠段近端有一漏斗状移行区,移行区近侧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肠粘膜有慢性炎症改变。HD的主要病理改变位于狭窄肠段,狭窄段肌间神经丛(Auerbach丛)和黏膜下神经丛(Meissner丛)内神经节细胞缺如。HD是直肠或结肠某段肠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发

6、育异常,同时,各类外源性神经的支配发生广泛的紊乱。HD分型临床上常按神经节细胞缺如的肠段长短进行分型:1.短段型:病变位于直肠近、中段,相当于S2以下,距离肛门距离不超过6cm,约占总数8%。部分病例仅限于直肠末端3cm以内,称为超短段型2.常见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以下肠管为痉挛段,约占总数的70%3.长段型:病变延至乙状结肠或降结肠4.全结肠型:病变波及全部结肠及回肠,距回盲瓣30cm以内临床表现本病以顽固性便秘、腹胀、呕吐及其并发症为主要特征。2个月以内新生儿死亡率最高,称为新生儿巨结肠;各种并发症多发生在此阶段,主要有肠梗阻、小肠结肠炎、肠穿

7、孔、腹膜炎、肺炎等。2个月到三岁是新生儿巨结肠的延续,临床过程类似新生儿巨结肠;2岁以后患儿病情发展趋于缓慢,临床称为耐受型。儿童巨结肠预后较新生儿及婴幼儿巨结肠明显好转。随着年龄增长,患儿主要表现为便秘、腹胀、全身营养不良,体检最突出的体征是腹胀,部分病例可以在左下腹触及粪石包块。诊断新生儿不能排胎便或者胎便排出延迟,合并腹胀、梗阻、呕吐,肛门指诊伴有气便排出,均应怀疑HD的可能。辅助检查包括以下:1.X线检查:(1)直立前后位拍片:平片上可见低位性肠梗阻,全腹胀气及扩张的结肠及液平;(2)钡剂灌肠:病变肠段无正常蠕动,如显示典型的狭窄、扩张段和

8、移行段,即可确诊。2.肛管直肠测压检查:直肠内的压力刺激可引起肛管内括约肌松弛。这种反射称为直肠肛管抑制反射。HD患者该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