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ppt课件

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ppt课件

ID:19481617

大小:1.59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02

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ppt课件_第1页
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ppt课件_第2页
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ppt课件_第3页
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ppt课件_第4页
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病例讨论株洲市三三一医院王晶青年男性,17岁,因右侧阴囊肿大进行性加重5个月入院专科检查:右侧阴囊明显肿大,皮肤轻微发红,触诊睾丸、附睾、精索明显肿大伴质地偏硬,附睾及精索下段扪及明显不规则硬结,大小约4x3cm。阴囊彩超:右侧阴囊内低回声肿块,性质待定,结核?炎症?双侧附睾头囊肿,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并返流,双侧睾丸、精索静脉未见异常。血沉:3mm/h结核抗体试验: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T-N<2.0pg/ml,N管、T管<2.0pg/ml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T2WI压脂T2WIT1WIDWIC+请讨论!病理报告:(右侧附睾肿块)胚胎

2、型横纹肌肉瘤。免疫组化:Ki67(约60%+),CCD117(-),PLAP(-),LCA(-),EMA(-),Myogenin(+),Desmin(+),CD34(-),HHF35(+),S-100(-)。附睾(epididymis)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可分为头、体、尾三部。原发性附睾肿瘤于1916年由Sakaguchi首次报道,原发性附睾肿瘤在临床上是比较少见的。国外统计资料,原发性附睾肿瘤约占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2.5%,其中良性约占70%~80%,恶性20%~30%。附睾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20~50岁性功能活跃的青壮年多见

3、,良性附睾肿瘤发病年龄为38岁左右,恶性多在45岁以上。恶性附睾肿瘤发病年龄与病理类型存在一定关系,胚胎肉瘤等发病要早些。病理表现:在附睾肿瘤中,良性肿瘤约占2/3以上,平滑肌瘤、腺样瘤、囊腺瘤、腺瘤、间皮瘤、血管瘤、纤维瘤、淋巴管瘤、畸胎瘤等,腺样瘤居多,其次为平滑肌瘤及良性囊腺瘤。恶性肿瘤以腺癌为多见,其次为平滑肌肉瘤、淋巴肉瘤、恶性黑色素瘤、胚胎性肉瘤等。从病理类型上看,肿瘤的组织来源相当复杂,分为以下类型:①来源于米勒氏管残余组织的,腺瘤;②来源于午菲氏管的,平滑肌瘤;③发生于胚胎组织的,畸胎瘤;④发生于间皮组织的如间皮瘤;⑤发生于

4、间叶组织的,肉瘤、纤维瘤;⑥发生于附睾固有组织的,癌等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儿童最常见的阴囊恶性肿瘤,约占睾丸旁恶性肿物的40%。好发年龄呈双峰分布,为5岁以下和16岁左右。临床表现为单侧阴囊内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肿块较小时可局限于睾丸旁,易误诊为良性病变。随着肿物的增大,会侵犯、破坏正常睾丸结构,与睾丸肿瘤难以鉴别。组织病理学分为3个亚型:胚胎性、腺泡型和多形性,阴囊区胚胎性最常见约占90%。超声可检出病变,但缺乏特异性。CT或MRI表现为睾丸旁或睾丸旁-睾丸不均质肿块(常合并灶性出血和坏死),增强后明

5、显不均匀强化,ADC值低于一般恶性肿瘤,同侧精索静脉增粗并明显强化。横纹肌肉瘤多呈浸润性生长,侵袭性高,发展快,40%发生淋巴和血行转移(包括腹膜后淋巴结、肺、骨等)。术前应行胸部CT及全腹MRI检查,帮助分期以指导临床治疗。儿童阴囊区不均匀明显强化病变伴转移,应首先考虑到横纹肌肉瘤。CT增强后延迟期阴囊冠状位MPR重组示左阴囊内不规则形囊实性病灶(箭),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绕并侵犯睾丸、附睾;b)中腹部肾门水平轴位示腹膜后淋巴结增大(箭)其他附睾肿瘤一般来说,良性肿瘤表现为体积小,生长慢,病程长,查体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

6、恶性者为肿块生长迅速,肿块界限不清,浸润性生长,睾丸常粘连,出现精索增粗,是由于附睾恶性肿瘤早期沿精索浸润的结果。文献报道:肿块直径较大,实性成分,出血、液化坏死、囊变、钙化等复杂结构,膜破坏进犯周围组织的多数为恶性。治疗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附睾肿瘤的首选方法。由于附睾肿瘤的性质难于确定,对附睾肿块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探查。由于附睾肿瘤的良、恶性病变在肉眼下难以区分,术中怀疑有恶性可能时,应做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一旦证实为恶性者需行患侧睾丸、附睾及精索根治性切除。因腺癌转移以淋巴途径为主,条件许可时应做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如病人身体情况或麻醉等不允

7、许,行二期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对于不同类型的附睾恶性肿瘤术后是否放、化疗有不同的原则。预后附睾良性肿瘤的预后较好,恶性者预后与肿瘤分期有关,的来说预后差,常于2年内死亡。但术前必须鉴别肿瘤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学者报道,附睾原发性肿瘤与转移性肿瘤数量相仿。总之,恶性附睾肿瘤预后差,治疗方式需进一步研究。1、脓肿常是阴囊炎的并发症,多有急性阴囊疼痛病史,可穿透鞘膜层。常位于阴囊纵隔区,呈类圆形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边界模糊,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易误诊为恶性肿瘤伴炎症。附睾非肿瘤性病变鉴别2、囊肿是附睾最常见的病变,成人多见,

8、可多发或双侧发病,分为真性附睾囊肿或为精液囊肿。影像表现上二者常难以鉴别,CT、MRI表现为:附睾部位单发或多发类圆形的囊性密度或信号影,境界清晰,可为单房或多房,增强后不强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