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1例

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1例

ID:15200416

大小:29.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1例_第1页
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1例_第2页
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1例_第3页
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1例_第4页
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1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1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1例【关键词】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  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极其罕见,因缺少对此类疾病的治疗经验,所以临床上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诊治的过程和效果介绍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男,16岁,学生。于2006年3月初因“急性右下腹痛”在当地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拟“急性阑尾炎”,行剖腹探查+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腹腔内大量积血,延长切口探查发现盆腔内一巨大肿块,大小约10cm×12cm。肿块表面局部破裂出血,肿块与周围粘连,肿块巨大无法切除,行局部止血+活检处理。术后病理:盆腔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来源。并

2、经上海市肿瘤医院病理科专家组会议确认。因小儿盆腔肿块巨大无法切除,又无特殊治疗手段,当地医院要求小儿出院而转来我院。入院时患者全身条件较差,由担架抬入我院。严重消瘦,贫血,不能进食。因肿块巨大压迫膀胱、直肠,患者无法解大小便伴腹痛,腹胀。查血常规Hb8.9g/L,血CEA1.1ng/ml,AFP1.36ng/L,CA1990.1u/ml,PSA0.36μ6g/L均在正常范围。由于患者全身条件极差,无手术切除的机会。首先选择了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3次后肿块缩小,患者能下床活动,能正常解大小便,并能进流质饮食。伽玛刀治疗13次后

3、复查MRI:盆腔内肿块中央大片状液化坏死,肿块缩小至7cm×8cm,膀胱充盈显见,直肠影显示。拟伽玛刀治疗2个月后手术治疗。于2006年6月再次入院。复查MRI:盆腔肿块有增大趋势,腹腔内发现直径约5~9cm大小的数枚转移灶。X线胸片示:两肺见散在的多枚大小不等的转移灶。患者有剧烈的腹痛,发热,胸闷,呕吐。经上海多家市级医院会诊,均对此病无好的治疗方法,亦无手术指征。参考横纹肌肉瘤治疗协作组(IRS)治疗经验,于2006年6月行VDC(V-VCR:长春新碱、D-ADM:阿霉素、C-CTX:环磷酰胺)+cDDP(顺铂)化疗方案。

4、化疗2个疗程后患者腹胀、腹痛消失,能正常进食,正常解大小便。胸闷缓解。复查X线胸片:双肺转移灶全部消失。复查B超:腹盆腔肿块明显缩小1/2以上,明显好转出院。再准备化疗12次(共14周)后择期手术。2讨论2.1病理生理及分型6横纹肌肉瘤(简称MRS或RMS),是来源于胚胎期间质组织的儿童恶性肿瘤,约占小儿恶性实体肿瘤的4%~8%,发病率约4~7例/100万。极其罕见。发病有两个高峰期,2~5岁和15~19岁,50%以上5岁前发病[1]。病因不明,可能与基因(P53)突变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有关。从胚胎学上可分为4型:(1)胚胎型

5、横纹肌肉瘤:最常见,约占50%~60%,好发于泌尿生殖道。(2)梭形细胞性横纹肌肉瘤:好发于睾丸、子宫旁。(3)腺泡性横纹肌肉瘤:10~20岁的青少年多见,好发于四肢。(4)多形性横纹肌肉瘤:非常少见,好发于中老年人,以四肢,大腿部多见。还有目前国际分类法即ICR分类法:(1)预后良好型,约占5%。是葡萄状或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好发于睾丸周围。(2)预后一般型,约占50%。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多见。(3)预后不良型,腺泡型或未分化型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四肢、头部。(4)还有13%组织学不明确的称之为小圆细胞肉瘤。由于横纹肌肉瘤可分布

6、于全身,而以泌尿生殖道多见。泌尿生殖道来源的MRS中,最常见于膀胱和前列腺,约占30%~50%。前列腺肿瘤通常出现巨大的肿块。2.2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特点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由于发病率极低,对此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不足,报道较少。尤其对无外伤史下的无痛性盆腔巨大肿块要极其重视,防止漏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对此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对此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单一的手术治疗或单一的化疗,转变为术前诱导化疗→手术→术后联合化疗。由单种药物化疗发展至多种药物的联合化疗,取得良好的疗效。至于临床分期,目前有手术后分期法(CG分期法),

7、本患者由于肿块巨大无法切除,预计为Ⅲ~Ⅳ期。还有小儿横纹肌肉瘤治疗前TNM分期法,此患儿属T2bNxM1期。综合国内外文献认为:Ⅲ~Ⅳ6期患儿由于肿块巨大无法切除,宜行术前诱导化疗,化疗方案为VDC+cDDP。本方案对此类疾病确实有效,化疗14周后再行手术治疗。本患者经2个疗程的化疗后症状和体征明确改善:腹胀,腹痛消失,已无发热,大小便正常,盆腔肿块明显缩小,两肺转移灶完全消失。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报道了919例小儿恶性实体肿瘤中MRS占99例,约占10.8%,其中来源于泌尿生殖道的仅占15%~20%,

8、可见此病确实少见。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生长快、转移早,早期经血转移到肝、肺。从开始就诊,盆腔就有无痛性巨大肿块。此患者就是这样。对于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的预后各家报道不一。但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和综合治疗的应用,3年存活率逐年上升,3年总生存率最高达90%以上,这有赖于化疗、手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