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广州课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广州课件

ID:19570534

大小:869.0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8-10-0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广州课件_第1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广州课件_第2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广州课件_第3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广州课件_第4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广州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广州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眩晕(vertigo)1、眩晕的定义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或空间位象体会错误。病人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摆动、升降、翻滚、浮沉或飘移感(闭眼不缓解)为主症,多于头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眼球震颤、站立不稳、倾倒等症状,常由前庭系统病变引起。临床工作中须与头晕和头昏相鉴别。常可出现下列临床症状1、眩晕2、眼球震颤3、错定物位(过示)和倾倒4、自主神经系统症状2、眩晕的解剖基础—平衡三联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有赖于视觉、深感觉和前庭系统,这三部分称“平衡三联”:1)视觉:提供周围物体的方位和机体与周围物体的关系。2)深感觉:传导肢体关节与体位姿势的

2、感觉。3)前庭系统:传导辨认机体的方位和运动速度。虽然视觉和深感觉参与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但是它们的病变很少主诉眩晕。前庭病变是引起病理性眩晕的主要病因。眩晕相关的解剖结构内耳(innerear)骨迷路:前庭、骨半规管、耳蜗膜迷路: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膜蜗管听神经:蜗神经、前庭神经脑干前庭神经核团小脑皮层其他:脊髓、头、颈、躯干、四肢椭圆囊和球囊由支柱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毛细胞上方覆有一层胶体膜叫耳石膜,此膜系有多层以碳酸钙结晶为主的颗粒即耳石和蛋白质凝和而成(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解剖基础)膜迷路解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与治疗定义良性阵

3、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malvertigo,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发生率占末梢前庭疾病的20-40%10.7-64/100,000人群占老年人群的9%,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妇女发病率比男性高约1.6~1或2~11921年Borony首次描述此病1952年DixandHallpick描述了Dix-Hallpick检查法1969年Schuknecht提出嵴顶结石症理论1979年Hall, RubyandMcClure提出管结石症理论壶腹

4、内淋巴囊球囊椭圆囊(es)骨迷路特发性原因(50%-70%)继发性原因(30%-50%)头外伤(7%-17%)病毒性迷路炎(15%)梅尼埃病(15%)偏头痛(﹤5%)内耳手术(﹤1%)BPPV的临床类型后半规管BPPV前(上)半规管BPPV外(水平)半规管BPPV混合型BPPV以上四种类型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机制BPPV既可以由嵴顶结石也可以由管结石引起,在理论上能够影响三个半规管中的每一个半规管,尽管上半规管发生率很小。嵴顶结石症:Schuknecht提出的壶腹嵴顶结石学说,由于变性的耳石碎片从椭圆囊中脱离,附着于后半规管的壶腹

5、嵴顶,引起内淋巴与壶腹嵴顶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导致壶腹嵴对重力作用的异常感知,引起眩晕嵴顶结石症的特点患者处于激发体位眩晕立即出现;眼震与眩晕的潜伏期相同;激发体位不改变,症状就持续存在。它可发生于后半规管也可发生于水平半规管,这种类型的BPPV相对少见。管结石症: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后半规管近壶腹处,当头位转至激发位时,管石受到重力作用,向离壶腹方向移动,而形成离壶腹内淋巴流使嵴顶发生移位,牵拉壶腹嵴,使该半规管的神经元放电增加,引起眩晕及眼震。管结石症有以下特点患者处于激发头位后眩晕的出现有1—40s的潜伏期;眼震与眩晕的潜伏

6、期相同;眩晕和眼震的强度波动,先重后轻,时程不超过60s。管结石症是BPPV最常见的类型。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发生率最高。常常发生于坐位躺下或从躺下至坐位时,俯身,低头或仰头时.激发头位时出现强烈旋转性眩晕,伴眼震,恶心及呕吐.反复作激发头位时,眩晕及眼震发作可减轻或不发生.整个发作的病程可谓数小时至数天,数月或数年.水平半规管病变时多于仰卧位左右转动头部时出现眩晕.主观性BPPV:在诱发位置期间典型眩晕,无眼震-手法复位有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病史旋转性眩晕(少数可只有头晕)持续时间〈30秒由头位运动而激发(躺下、翻身、弯腰、抬头、洗头)诊断BP

7、PV的变位试验Dix-Hallpike或Side-lying试验:是确定后或上半规管BPPV的常用方法。滚转试验(rollmaneuver):是确定水平半规管BPPV的最常用方法Hallpike-Dix检查(用于后或上半规管)Hallpike-Dix检查也称为Barany检查。患者坐位水平向患侧转头45°,快速躺下使头悬垂与水平面呈30°角。这种体位正好使后半规管处于受重力牵拉的平面。黏附于壶腹嵴或浮动于半规管长臂的碎片会移动并引起眩晕和眼震。由于眩晕出现可能有潜伏期,这种体位应维持30s。该体位也使上半规管处于相对悬垂的位置,因此上半规管BPPV也可诱发眩

8、晕。诊断-前后M4V20098.MP4TheDi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