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10月(第二次月考)培优试题(无答案)

高三历史10月(第二次月考)培优试题(无答案)

ID:19607290

大小:32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04

高三历史10月(第二次月考)培优试题(无答案)_第1页
高三历史10月(第二次月考)培优试题(无答案)_第2页
高三历史10月(第二次月考)培优试题(无答案)_第3页
高三历史10月(第二次月考)培优试题(无答案)_第4页
高三历史10月(第二次月考)培优试题(无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10月(第二次月考)培优试题(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10月(第二次月考)培优试题(无答案)第I卷(选择题)第一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台题目要求的。一、选择题(48分)1.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

2、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3.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4.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3、(  )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11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

4、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8.下列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反映了(  )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11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5、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9.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10.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

6、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11.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12.“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

7、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①③B.②④11C.①④D.②③13.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来源:学科网ZXXK]船只吨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969193234565772571783422111935389

8、5675173208461812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14.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1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