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总结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

ID:19631565

大小:60.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4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_第1页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_第2页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_第3页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_第4页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语文教学总结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各专业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除外)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大学语文》已经从一门部分文理专业的可有可无的公共课发展成为全部非中文专业的必修课。已经有一些理工类大学甚至把《大学语文》置于与《大学英语》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审视传统的语文教育,几十年来语文曾一度成为“工具课”、“语言文字课”、“思想课”,尤其是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教师在“分数为主”的前提下,忽视

2、了语文的美感教育。如分析文学作品时离不开作者介绍、字词解释、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往往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淡化了文学作品美的感染力,也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不应走传统语文教学的老路,应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分析和欣赏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完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一、宏观把握,分类讲解《大学语文》的教学与屮学语文课的教学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即《大学语文》不存在太大的语言障碍。因此,如果其教学重点也像中学语文课那样注重词句的讲解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就必然使《大学语文》成为学生的一种新负担

3、,不受欢迎。那么,如何使《大学语文》成为一门受欢迎的课程呢?分析作品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欣赏作品精湛的艺术韵味应该成为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我先是尝试传统的做法,即一篇篇的分析,一篇篇的玩味,精研细品,但单篇散章,并无新意,学生觉得自己看看有关的诗文鉴赏辞典之类的书即可。即或偶有心得,亦给人以雕虫小技之感,激不起学生内心深层次的共鸣。于是重新研究教材,另辟蹊径。教材所选作品大多数是经久不衰常读常新的经典作品,我把教材中的作品和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作品按照爱国情感、人生伤怀、人物品评、田园雅趣、婚姻爱情、托物言志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类,宏观把握,分专题进行讲解,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试以爱国情感类

4、为例:爱国情感类作品很多教材都乐于选用。像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安石的《明妃曲》、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吋了》、陆游的《关山月》、辛弃疾的《水龙吟•京口北固亭怀古》、秋瑾的《黄海中日人索句并见俄战争地图》、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等,这些作品或抒发报国之志,或倾诉故国之思,或宣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之恨,和其他爱国诗文共同建构了我国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传统,这些作品以其情感的冲击力感动着读者,把它们串联起来讲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一传统有一个整体而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激情这种整体把握、分类讲解的方法,虽然难免有粗疏之弊,但它以新颖的观点切入,纵

5、横开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韵味,体会到经典的厚重,在审美中受到教育,不但不累,反而有意犹未尽之感,学生课后还会有目的的去读些相关的作品,充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二、启发式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语文课的“填鸭式”教学,如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满堂灌,给学生分析每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采用何种手法描写等等;而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阅读、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启发学生通过类比、对比、联想、想象等途径分析作品在具体教学中应紧扣每部作品的主要特色,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学生通过类比、对比、联想、想象等多种途径对作品的艺术特

6、色进行理解和欣赏。如分析课本中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闾门万事非》时,可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类比分析。让学生讨论,谈自己喜欢哪部作品,理巾是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相关主题的作品,如元稹的诗歌《遣悲怀三首》,台湾作家陈启佑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启发学生思考文学作品怎样在多样的形式屮表现同一主题内容。通过诸如此类的类比、对比和联想分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其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又如分析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还可针对大学生感性意识强、情感脆弱等特点,通过苏轼一生宦海沉浮的经历启发学生分析认识苏轼开朗旷达的人生态度,并以此联

7、系傅雷《心灵的灰烬》一文谈美是一种人生境界,在课后安排相关随笔练习,从而使语文教学不仅传授语言文学知识,更净化了学生的心灵,使其对世界的认识有所深化,个人的人生境界有所升华。2、启发学生全面、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问题新世纪的大学生亲历信息时代。他们对人生、社会的感知较之以前的大学生更加丰富多样,也在探索纷纭复杂的人生和社会问题,但并不意味着能对这些问题做出全面、正确的认识。实施启发式教学,在施教中充分利用教材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