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日夜书》对知青文学的反叛书写

韩少功《日夜书》对知青文学的反叛书写

ID:19670390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4

韩少功《日夜书》对知青文学的反叛书写_第1页
韩少功《日夜书》对知青文学的反叛书写_第2页
韩少功《日夜书》对知青文学的反叛书写_第3页
韩少功《日夜书》对知青文学的反叛书写_第4页
韩少功《日夜书》对知青文学的反叛书写_第5页
资源描述:

《韩少功《日夜书》对知青文学的反叛书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韩少功《日夜书》对知青文学的反叛书写《日夜书》是一把撬开瓦解陈旧的意识形态下的知青话语的锤子,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韩少功《日夜书》对知青文学反叛书写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韩少功的《日夜书》是对以往知青小说的一种反叛书写,它脱离了陈旧意识形态的束缚,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不一样的知青时代画卷,在其中用叙述与思考并行的写法对知青及后知青的当下生活进行了崭新的陈述与阐释。  关键词:韩少功;日夜书;反叛书写;知青  一、对过往知青文学的另一种书写  知青人曾以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为素材创作出了一个辉煌时代

2、的文学,从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中期,伤痕反思文学思潮为发端,对旧时代进行了批判和面向现代的新启蒙;继而,又以寻根的超越姿态,将上山下乡的经历拓展、升华到民族文化的高度。[1]然而知青文学在80年代的两次文艺思潮中冲破了旧的体制,创造出新生的美学力量之时,原初知青记忆和集体体验被精英知青经过轮轮的筛选垄断和改写,逐渐与主流意识形态联手,不断排斥、整合与收编民间记忆,最终以全体知青之名完成了对知青生活的回忆与整理。在这个过程中,知青记忆的丰富性以及反抗性或批判性能量也逐渐窄化,知青文学迅速模式化,并在1990

3、年代中后期急剧衰落。[2]  韩少功是显然是发现了知青文学的这种近乎僵死的状态,《日夜书》是一把掘开知青记忆冻土层的铁锤。有意地疏远于知青精英所刻画的主流化,权力化了的知青记忆,想恢复权利遮蔽下的个体记忆和差异性内容。同时,带这种新的真实记忆重返现现实。以这种另类的记忆为批判的新支点,这样得以用新的视野关照当下。在这个意义上,《日夜书》作为知青写作是一次反知青写作,包括反抗自己曾经创作过的知青小说。[3]  二、知青及后知青时代的书写  《日夜书》里书写的重点放到了他们结束知青生涯重返城市的生活。文中对过去的知青

4、生涯不同于以往的知青作家所流露出的要么浪漫的人生经历,要么悲剧性或荒诞性的调子,常见压抑性的灰暗,间或夸张的崇高[4]。此本书里面所折射出来的情感没有自怜、没有豪情壮志,也没有青春无悔,有的是对知青时期给这些知青留下的知青后遗症以及对这些知青回城后所遭遇到的各种困境的直视和反思。[5]  韩集中笔力刻画了一些知青人,而这些知青在日后的生活中总是呈现出知青后遗症的症状。知青后遗症究竟是什么?  大甲,是一个有着漫长哺乳史的大婴儿。或者说在成为一个成年人之后,灵魂上依然是遵循知青时代孩子时的特征,可以说他是一个怀有赤

5、子之心的伪成人。他在美国办画展,在所谓的艺术高雅殿堂里,他给每幅画取名用的是来自吴天保那满嘴的秽语方言。当大甲在艺术圈里混出了名堂时,他到我家依然把遥控器当成带走。这个伪成年人,可能他在将来的某一天,可能勋业辉煌,也可能一贫如洗,但不管落入何种境地,他却可能挂上一支破吉他,到处弹奏自己的伟大畅想。[6]大甲同安子一样永远走在永无定准的旅途。  安子,生猛的性格有几分像野兽,骨子里有一种不安定的力量在翻腾。在白马湖做知青时,安子敢于做一切她想做的事,追蛇杀猪,吃烂肉,抹尸。同时,她又是现在所说的文艺女青年,赶鸟的时

6、候唱现代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独享在雨中漫步的孤独感,忧伤感,悲壮感和超然世外感。读过几本洋书的她(安子代表的女知青)对未来的向往在远方,对生活不堪关心,她的理想是知道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抱一只吉他,穿一袭黑色长裙,在世界到处流浪,去寻找高高大山那边我的爱人。[7]安子在这样矛盾相互挣扎的心理中,最后逃离了就近的生活,离开了丈夫和女儿,去了远方,却不一定能找到大山那边的爱人。  《日夜书》里个性特征最为突出的人物应该当属马涛,他的性格患上的是典型的知青后遗症。在知青时代,他以思想的前卫在众多知青心中获得大哥的位置

7、,视其为偶像。如陶小布说,他是那个为我第一个划火柴的人,点燃了茫茫暗夜里我窗口的油灯,照亮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8]后来马涛作为现行反革命犯进了监狱,出狱后也始终停留在过去的政治幻觉中。马涛的政治幻觉导致他的人格膨胀,自我英雄化,携带了自私性和狭隘性,他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他连最基本的亲情都做不到付出感情,却大呼唤醒这个国家是我活下去的唯一意义。马涛知青时代实际上是天才式的人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自命不凡致使他不曾对自己的知青和狱中的经历有认真的思考和反思,知青精英们逐渐走向了他们渴望扮演的历史,角色的反面而知青经验

8、自身所蕴藏的巨大的创造历史的能量和多重可能性却被不知不觉地浪费掉了。[9]马既涛是这样一个让人觉得既怜又恨的人。  郭又军是患有知青后遗症的另一群人的代表。他们没有上大学,没有在能够和时代同步的时候选择奋斗,而是选择了进入安逸的国企。郭从白马湖返城后成为一名采购员,乐在其中的生活并没能持续多久,下岗是等待的命运。妻子去了远方追求浪漫的梦想,他自己啃冷面馒头换给女儿丰富的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