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性别差异”的哲学争论

关于“性别差异”的哲学争论

ID:19734744

大小:6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5

关于“性别差异”的哲学争论  _第1页
关于“性别差异”的哲学争论  _第2页
关于“性别差异”的哲学争论  _第3页
关于“性别差异”的哲学争论  _第4页
关于“性别差异”的哲学争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性别差异”的哲学争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性别差异”的哲学争论在当代法国女性主义哲学家露丝·伊丽格瑞(LuceIrigaray)看来,“性别差异问题即便不构成一个时代问题,也是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每一时代都有一个需要透彻思考的问题,而且仅此一个。如果我们进行透彻地思考,性别差异或许就是我们时代的那个能使我们获得‘拯救’的问题”[1]。然而,当我们着手研究“性别差异”时便会发现,在女性主义哲学话语背景之下,似乎已经很难说清这一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围绕着这一问题存在着许多哲学争论,本文将以三个问题为例分析当代哲学关于“性别差异”问题的争论,并试图作出一些讨论和思考。一、是否应当放弃“女性”概念?当人

2、们讨论“性别差异”问题时,无疑地应当先给出对于“男性”或者“女性”的清晰界定,然而,在女性主义哲学家中,“什么是女性”却本身就构成一个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女性主义如何说‘我们’”、“由谁来说它”,以及“我们以谁的名义来说‘女性’”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女性主义学者之间关于是否应当放弃“女性”概念的争论。一些女性主义学者主张放弃“女性”概念,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其一,在父权制体系中,女性的身份是随着男性确定的,因而“女性”对于女性主义来说并非是一个有用的概念。例如后现代女性主义者丹尼斯·赖利(DeniseRiley)认为,女性作为一种身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社会的理

3、想形象——男性的反衬,由于男性的标准也是不确定的,是随着社会和历史发生变化的,所以女性的概念也是不确定的,因而女性主义根本无法使用这种“女性”概念。其二,父权制思维体系具有一种男女对立的二元结构,如果坚持男女两性的区分,便有可能重新陷入到这种结构中去。当代法国女性主义哲学家埃莱娜·西苏(HeleneCixous)认为,西方哲学和文学一直深陷于一种无休止的、等级制的二元对立的逻辑之中,例如主动性/被动性、太阳/月亮、文化/自然、昼/夜、父亲/母亲、理性/感性等,每一组对立都能被分析出一种等级制,而这一系列对立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基础性的对立结构——男女对立,换句话说,男女对立隐藏在

4、所有的对立之中,而在男女对立的结构之中,女性一方永远都被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和无力的,也正因为如此,西苏并不赞成区分男性或者女性,而是主张“双性同体”。其三,界定女性会落入“性别本质论”的陷阱。所谓“性别本质论”是一种强调男女两性都具有由生物学因素决定的、不可改变的本质属性的理论,例如相信女性的本质属性是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感性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关怀的和有教养的,而男性的本质属性可以归结为精神的、理性的、勇猛的、攻击性的或者自私的,这种理论还认为这些本质属性对于男女双方来说都是具有普遍性的限定。美国女性主义哲学家马乔里·米勒(MarjorieC.Miller)

5、对这种本质论提出四点批评:(1)本质的本性推定出一种无法维持的普遍性;(2)本质的本性是无时间性的,与变化不相容的;(3)本质的本性是极为局限的——它预见性地界定了一个人可能是什么,能够做什么;(4)本质的本性设定了某种目的论——事物注定是什么[2]。显然,这种本质论不仅在主张一种抽象人性论和生物决定论,也在坚持一种人性不可改变的形而上学观点,把男女两性的发展置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之中。另一些女性主义学者却不打算放弃“女性”概念。这首先缘于她们认为按照女性主义对于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区分①,可以根据女性的社会体验与社会身份来定义女性。然而,这种做法显然也面临着两种挑战。其一,由于阶级、种

6、族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女性本身的体验和身份也不可能统一起来,试图超越这些差异为女性下定义也是在坚持一种“性别本质论”。其二,如果人们尝试着根据女性的共同体验来定义女性,这种“共同点”的得出最终似乎也必须求助关于女性的一些生物学事实,如女性由于生育导致的“做母亲”的体验等,这样一来,似乎还是跳不出“性别本质论”的藩篱。女性主义学者不同意放弃“女性”概念的另一个理由是:“性别分析”是女性主义学术的基石,倘若放弃“女性”概念,这种分析如何进行?不仅如此,如果女性主义放弃“女性”概念,女性主义便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和根基,因为它无法确定自己在为谁争取权利和解放。对于上述争论,我们不妨来做

7、一些讨论和思考。首先应当确定的是,女性主义不应放弃“女性”概念,这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其一,性别差异是主体存在的前提。从哲学意义上说,性别差异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区分的结果,人类应当有这种区分,因为没有人能够在两性的区分之外成为主体,每一个人都需要在社会和话语体系中占据一个男人或女人的地位,因而,如果一个女人没有“女性”的指称,便会失去自己应有的社会和话语空间,失去主体地位,成为根本不存在的人。其二,放弃“女性”概念将会使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面临更大的危险。固然,在坚持“女性”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