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同步练习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同步练习苏教版

ID:19840013

大小:5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6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同步练习苏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同步练习苏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同步练习苏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同步练习苏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同步练习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同步练习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1课《端午日》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A.秦国B.楚国C.魏国D.赵国答案:B解析:分析: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人。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习俗礼节的积累识记。2.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茶峒(dòng)干燥(zào)B.擂鼓(lèi)洞穴(xué)C.泅水(qiú)节拍(pāi)D.蘸(zhàn)酒划桨(jiāng)答案:D解析:分析:D项“桨”应读jiǎng。其余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3.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初几()A.八月十五B.正月十五C.九月初九D.五月初五答

2、案:D解析:分析: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故答案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习俗礼节的积累识记。4.属于屈原作品的是()A.离骚B.天问9C.九歌D.九章答案:ABCD解析:分析:以上均属于屈原的作品。故选ABC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习俗礼节的积累识记。5.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我国加入WTO之后,“诚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B.远处奇峰叠翠,水中倒影如墨,让人领略到如诗如画的山水之美。C.本届全国书市上亮相的不少作品,文质兼美,引人入胜。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答案:D解析:分析:

3、D项“栩栩如生”描述的是视觉形象,而此句中应是听觉形象。其余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使用能力。6.我国的传统节日有()A.春节B.清明节C.端午节D.圣诞节答案:ABC解析:分析:圣诞节是西方人的节日。前三项是我国的节日。故选AB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习俗礼节的积累。7.属于端午节风俗的有(  )A.吃粽子B.插艾叶C.赛龙舟D.烧纸答案:ABC9解析:分析:烧纸是清明节的风俗,其余三项均为端午节风俗。故ABC。点评:考查学生习俗礼节的积累识记。8.跟端午节有关的故事()A.屈原投江B.大禹治水C.后羿射日D.桃园三结义答案:A

4、解析:分析: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屈原不堪看到祖国灭亡,投汨罗江而死。所以应该选A。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习俗礼节的积累识记。9.跟端午有关的诗句()A.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B.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C.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D.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答案:ABCD解析:分析:跟端午有关的诗句很多,学生要注意积累识记。以上四项均对。故选ABCD。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积累分类。10.属于端午节别名的()A.端五节B.重五节C.五月节D.夏节答案:ABCD解析:分析:端午的别名有很多,学生要注意积累识记。以上四项均

5、是正确的。故选ABC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史知识的积累识记。911.填在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________嘭嘭铛铛地把锣鼓很________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A.立即纯粹B.即刻单纯C.即刻单调D.顿时纯粹答案:B解析:分析:“即刻”“立即”都是表示马上,很快的意思。不同点是“即刻”更书面语。“单纯”指简单、纯净;“纯粹”指不搀杂其它成分的。前者突出更“简单”二字,也就是鼓点简单。故选B。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使用,要仔细辨别词语的细微差别。12.填在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

6、组词语是()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________,手脚________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A.强壮粗大B.结实伶俐C.健康伶俐D.结实粗大答案:B解析:分析:划船需要手脚伶俐,身体结实。故选B。点评:考查学生词语的使用。13.下面诗句描述的节日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B.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贴,却疑账主怕灵符。(端午节)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D.去

7、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答案:ABCD解析:分析: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风俗。根据诗句体现的诗句内容判断所属节日即可,以上四项均正确故选ABCD。点评:考查学生习俗礼节的积累。1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两边的小岛上长满了茂盛的芒果树,树冠相接如山丘起伏。9B.为了更好地了解如皋的历史文化,我校有近90%左右的同学参加了“馆校衔接”活动。C.虽然香椿树芽作为蔬菜在湛江少见,但是在北方却是高档蔬菜,营养丰富,还具有食疗作用。D.能否加快开发建设如皋港新区,对提升如皋城市形象,支撑发展崛起意义深远。答案:B

8、解析:分析:A句“保护并了解”词序不当,应为“了解与保护”,只有选了解才能去保护;C句在“在”介词错用,就为“对”,引出对象;D句“从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