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致生理障碍

心理因素致生理障碍

ID:19893487

大小:410.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0-07

心理因素致生理障碍_第1页
心理因素致生理障碍_第2页
心理因素致生理障碍_第3页
心理因素致生理障碍_第4页
心理因素致生理障碍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因素致生理障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兰州石化总医院任东概述定义---是指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以生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特点---生理功能障碍与心理因素有关,无明显精神活动或行为障碍。病因---主要都来源于多种相互影响的心理因素,例如情绪、行为方式、生活事件、个体人格易患性等。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活动作为中介机制,导致人体生理健康的损伤。常见疾病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第一节进食障碍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情绪障碍为特征,伴有显著的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神经性厌

2、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一、神经性厌食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慢性进食障碍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常伴有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严重可危及生命流行病学好发于青少年女性,男:女=1:10平均发病年龄:女性16~17岁,男性12岁经济水平高的人群患病率高国外-12~18岁女性患病率0.5%~1%我国-尚缺乏流行学资料㈠神经性厌食的病因1、心理因素:发病前往往有生活事件发生,并且这些事件很难解决且影响情绪;患者性格多具追求完美性、不成熟性、依赖性强、追求与众不同、自我估价差等特点。也有人

3、认为厌食是青少年对情绪问题的回避及向儿童期退行的表现。2、生物学因素:患者的同胞中同病率6%~10%,高于普通人群,提示遗传因素起一定的作用。另有研究认为神经性厌食可能存在神经内分泌、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功能异常,并和情感障碍、强迫症、焦虑症相伴发。3、社会文化因素:与追求苗条的审美文化有关。㈡临床表现其核心症状是对“肥胖”强烈恐惧,过度关注体形体重,拒绝保持与年龄、身高相对称的最低正常体重。有意限制进食,特殊的进食态度和行为。限制进食量严格限制食物种类、成分及进食顺序。采用各种方法避免体重

4、增加。过度运动、服药、自我诱吐㈢诊断与鉴别诊断体重保持在至少低于期望值15%以上的水平。体重减轻是自己造成的,涉及下列手段;自我催吐、排便、过度运动、厌食剂和利尿剂等。有精神病理形式的体像扭曲,病人强加给自己一个较低的体重限度。内分泌障碍;闭经或性欲减退。如果在青春期前发病,青春期发育会放慢甚至停滞。㈣治疗纠正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保证营养,逐渐恢复体重8~12周。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进行长期观察和预防复发㈤病程与预后病程常为慢性迁延性,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常

5、常有持久存在的营养不良和消瘦。约50%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约25%的患者结局差,约5%~20%的患者死亡。可能并发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物质滥用和依赖、人格问题等。预后相关因素发病年龄、病程、体重、人格特征,家庭关系及社会适应。二、神经性贪食定义----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以及多食或暴食行为,继之采用自我诱吐,导泻,利尿,禁食或过度运动来抵消体重增加为特征的一组进食障碍流行病学女性患病率为1%~3%,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的1/10,平均起病年龄18~20岁㈠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仍不明确生物学因素:遗传率在28

6、%~83%之间,去甲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的异常变化心理因素:低自尊、高神经质水平、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无能感、歪曲的身体表象、对社会赞赏和避免冲突的强烈需要、自我期望高、情绪不稳定等社会因素:“苗条”文化家庭因素:该类患者在家庭冲突中被抛弃、被忽视比神经性厌食更为多见,儿童期不良经历越多的女性暴食的危险性越大。㈡临床表现发作性暴食是本症的核心症状。暴食发作时,食欲大增,吃得又多又快,甚至一次吃进常人食量的数倍,直到难以忍受为止。暴食后出现厌恶、内疚、担忧,有的为此而产生自杀观念和行为。发作间期食欲多数正常,但少数食欲下降

7、。发作频率不等,多数为一周内发作数次。此病可与神经性厌食症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症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症晚。㈢诊断与鉴别诊断1、发作性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和行为,一次可进食大量食物。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至少3个月。2、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3、常采取诱吐、导泻、间断禁食等方法,以抵消暴食引起的发胖,也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4、若已明确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或交替出现的经常性厌食与间歇性暴食症状,则只诊断神经性厌食症。5、不是神经系统器质病变所致的暴食,也

8、不是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㈣治疗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及家庭干预,以改变患者对体型、体重的不正确看法,改善抑郁情绪,减少贪食行为。药物治疗:主要采取抗抑郁剂治疗,抗躁狂药对贪食部分有效。对暴食症状严重或单独使用抗抑郁药物效果不明显者,可试用小剂量氟哌啶醇。㈤病程与预后未经治疗的患者,1~2年后,25%~35%的病人症状自行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