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化学反应

聚合物化学反应

ID:19913141

大小:14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7

聚合物化学反应_第1页
聚合物化学反应_第2页
聚合物化学反应_第3页
聚合物化学反应_第4页
聚合物化学反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聚合物化学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聚合物化学反应习题1、聚合物化学反应浩繁,如何考虑合理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答:聚合物化学反应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①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不变的反应,通常称为相似转变。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母体聚合物,在缓和的条件下,使基团转化为另一种基团,或把另一种基团引到分子链上,这种反应往往仅适用于分子链不含弱键的聚合物。②相对分子质量变大的反应,如交联、接枝、嵌段、扩链等。③相对分子质量变小的反应,如解聚、无规断链、侧基和低分子物的脱除等。2、聚集态对聚合物化学反应影响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举一例来说明促使反应顺利进行的措施。答:核心问题是化学试剂与不同聚集态聚合物的接触反应前的扩散速率不同。对于部分结晶聚合

2、物,低分子反应物很难扩散入晶区,反应局限在无定形区内进行。无定形聚合物处于玻璃态时,链段被冻结,也不利于低分子的扩散,最好在玻璃化温度以上或处于溶胀状态进行反应。例如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是离子交换树脂的母体,须预先用适当溶剂溶胀,才易进行后续的磺化或氯甲基化反应。聚合物如能预先配置成均相溶液,而后进行化学反应,则可消除聚集态方面的影响,但须注意生成物的熔解状况。3、几率效应和邻近集团效应对聚合物基团反应有什么影响?各举一例说明。答:几率效应是指,高分子链上的相邻基团做无规成对反应时,中间往往留有孤立基团,最高转化率受到几率的限制,称为几率效应。例如聚氯乙烯与锌粉的反应,环化率只有86

3、.5%。高分子链上的邻近基团,包括反应后的基团都可以改变未反应基团的活性,这种影响称为邻近基团效应。例如聚(甲基丙烯酸对-硝基苯基酯—co—丙烯酸)共聚物的水解反应。在中性介质中,高水解速率是由邻位羧基的参与引起的。羧基在形成负离子后,进攻邻近的酯基,形成酸酐,从而加速水解。4、(略)55、从醋酸乙烯酯到维尼纶纤维,需要经过哪些反应?写出反应式、要点和关键。答:(1)须经自由基聚合发应、醇解反应及缩醛化反应。(2)各步反应要点和关键如下:①自由基聚合反应要点:用甲醇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以制取适当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醋酸乙烯酯溶液。关键:选择适宜的反应温度,控制转化率,用甲醇调节分子量以制得适当相

4、对分子质量,且基本不存在不能被醇解的醋酸乙烯酯侧基。②醇解反应:要点:用醇、碱或甲醇钠作催化剂,在甲醇溶液中醇解。关键:控制醇解度在98%以上。③缩醛化反应(包括分子内和分子间)要点:用酸作催化剂在甲醛水溶液中反应。关键:缩醛化程度必须接近90%纤维用和悬浮聚合分散剂用的聚乙烯醇的差别在于醇解度不同。前者要求醇解度高(98%~99%)以便缩醛化。后者要求醇解度中等(87%~89%)。6、(略)7、简述粘胶纤维的合成原理。将棉短绒或木浆等纤维素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室温下处理20~60分钟,大部分氢氧化钠被物理吸附在溶胀的纤维素上,部分碱则成纤维素醇碱。将多余的碱液从纤维素中除去,在室温放

5、置2~3天,使聚合物链氧化降解至所希望的程度,然后在25~30℃下用二硫化碳处理碱纤维素,形成纤维素黄酸钠粘胶。反应过程如下:5工业上黄原酸化程度约为每三个羟基中含0.5个黄原酸酯,实际上每个单元环的2、3、6位置均可进行反应,这样的黄原酸化程度已能使纤维素溶解。为生产纤维或薄膜,将粘稠的碱性纤维素黄原酸酯溶液在35~40℃、含10~15%的硫酸溶液中拉伸,硫酸将黄原酸酯水解成黄原酸,黄原酸不稳定而分解,这样就再生出不溶于水的纤维素,最终形成的固体纤维或薄膜即所谓粘胶纤维8、(略)9、高分子试剂和高分子催化剂有何关系?各举一例。答:高分子试剂和高分子催化剂都是将功能基团或催化剂基团结合到高

6、分子链上,分别作为试剂或催化剂使用。举例如下:(1)过酸取代的聚苯乙烯高分子试剂可用来使烯烃环氧化。代表聚合物母体,这里具体指的是聚苯乙烯母体。(2)高分子铑催化剂可用作环十二烯的氢化催化剂。101112、(略)13、下列聚合物选用哪一类反应进行交联?a.天然橡胶b.聚甲基硅氧烷c.聚乙烯涂层d.乙丙二元胶和三元胶答:a.天然橡胶采用硫化来进行交联;b.聚甲基硅氧烷采用链转移进行交联;c.聚乙烯涂层与过氧化物共热进行交联;d.乙丙二元胶和三元胶使用有机硫促进剂和活化剂进行硫化交联。14、如何提高橡胶的硫化效率,缩短硫化时间和减少硫化剂用量?答:添加有机硫化物作促进剂,金属氧化物做活化剂,再

7、添加氧化锌和硬酯酸等活化剂。15、研究热降解有哪些方法?简述其要点。答:(1)热重分析法系将一定量的聚合物放置在热天平中5,从室温开始,以一定的速度升温,记录失重随温度的变化,汇成热失重-温度曲线。根据失重曲线的特征,可以分析和判断聚合物热稳定性或热分解的情况。为了排除氧的影响,可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中实验。(2)恒温加热法系将聚合物试样在恒温真空下加热40~45(或30)min,用质量减少一半的温度定义为半衰期温度Th,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