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后对信用评级反思文献综述

次贷危机后对信用评级反思文献综述

ID:20073724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次贷危机后对信用评级反思文献综述_第1页
次贷危机后对信用评级反思文献综述_第2页
次贷危机后对信用评级反思文献综述_第3页
次贷危机后对信用评级反思文献综述_第4页
次贷危机后对信用评级反思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次贷危机后对信用评级反思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次贷危机后对信用评级反思文献综述【摘要】信用评级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在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筹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积极作用明显。但是近年来,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饱受社会质疑。本文通过对大量科技文献,从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的表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三个角度对次贷危机后对信用评级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信用评级;次贷危机;文献综述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上各种危机此起彼伏,其中牵连到信用评级机构的不在少数。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造成全球股市和信贷市场剧烈波动、经济衰退、失业

2、增加等一系列剧烈的冲击,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以穆迪、标普、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却重蹈“安然事件”的覆辙,又一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对它们评级的公正性的讨论如雨后春笋般见诸报端;2011年,美国信用评级被调低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1.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  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国际货币基金的高级经济学家JohnKiff和PaulMilis(2007)认为,违约风险从核心的存款机构转移到资本市场,并且这些机构在抵押贷款恶化的初期就行动的迟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2008年7月发布对评级机构的低质量评级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评级机构

3、在模型使用、工作程序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并受利益导向影响非常严重。于洪辉(2009)认为虽然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债券市场发展中体现的功能、贡献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功不抵过。闫屹(2010)认为信用评级机构不仅对与次贷相关的衍生产品评级出现误判,而且对次贷风险未能及时作出反应,而后又反应过度。  由此可见,在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评级机构对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延伸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  2.1现行的收费模式导致利益关联,影响评级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薛晓春(2009)指出向评级对象收费的收费模式导致评级机构

4、和受评对象之间的利益关联,很难保证评级的客观性与公正性。闫屹(2010)认为评级机构除了开展评级外,还开展了类似咨询服务、风险管理等其他额外的收费业务。这就导致另一个潜在利益冲突的存在,即评级机构的评级决策有可能根据发行人是否购买其额外服务而做出评级。  2.2信用评级机构对于金融衍生产品评级失误  焦健(2009)分析认为这种失误存在于评级机构的“技术”层面和“道德”层面两个方面:一方面评级机构有目的的夸大评级等级;另一方面是由于金融衍生品本身结构复杂以及历史数据缺乏,使得评级方法存在一定的技术上缺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2009)也认为评级

5、机构“没有基本的能力处理RMBS和CDO日益增长的复杂性”。通过一些研究还指出,信用评级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市场状态,滞后于市场参与者自身对市场的判断和预期,信用评级机构几乎没有提供有效的信息价值。  2.3信用评级机构垄断地位明显,缺乏市场有效  自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定上述三家公司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NRSRO)”后,三家公司渐渐垄断了国际评级行业。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报告,在国际上所有参与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涵盖了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普涵盖了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惠誉涵盖了27%的银行和8

6、%的公司。通过报告可以发现在世界的信用评级市场上,这三家公司几乎占有全球份额的90%以上。三大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市场形成了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  2.4信用评级机构权责失衡,监管力度不足  薛晓春(2009)认为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不顾潜在的金融风险,没有对次贷及各类衍生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数量进行控制,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昕之任之,都反映出政府的监管职能的松懈。监管不严导致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产品的不客观评级结果能够公之于众。赵国君(2011)也指出三大评级机构凭借因监管部门对其评级结果的倚重从而获得“监管特许”,致使它们从私人商业机构转变成了拥有资本市场强大

7、话语权的“准监管机构”。并且它们凭借无人挑战的“评级霸权”,很快就财源滚滚。但同时美国政府在赋予三大评级机构“监管特许”的同时,却没能建立起相应针对信用评级机构本身的监管与问责机制,这种“权重责轻”的错位制度为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出现问题埋下了的巨大的隐患。  3.对我国的启示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到现在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评级机构还很弱小,缺乏公信力。在这次危机的形成过程中各大信用评级机构的所作所为,有利于我们打破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对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盲目的信任。  笔者在此认为,我国应该吸取美国

8、的教训,反思美国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业的种种表现,可以为我国的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提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