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文献综述】

后危机时代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文献综述】

ID:425819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7-31

后危机时代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文献综述】_第1页
后危机时代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文献综述】_第2页
后危机时代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文献综述】_第3页
后危机时代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后危机时代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市场营销后危机时代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一、引言从20世纪初发展至今,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已经形成以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为主导的格局,这三家评级机构控制着70多个国家的信用评级市场,评级范围从债券资信评级拓展到银行贷款、衍生产品、抵押担保、政府债务等的评级。目前信用评级已经发展成为影响金融资产定价乃至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力量。2007年4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此后,危机不断向美国金融市场和全球金融市场蔓延,并演变为全面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评级机构对次贷相关产品不负

2、责任的评级,是本次危机爆发的诸多诱因之一。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一场信用危机,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在这场危机发生和蔓延过程中同样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波助澜”作用。反思国内的信用评级市场,同样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更甚的是国内大部分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已逐渐被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渗透、控制。面对如此多的“内忧外患”,在后危机时代认清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缺陷,分析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面临的困境,并以此为鉴完善中同信用评级体系,确保中国的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主题关

3、于信用评级的一些概念和意义,主要是参考的是毛振华和阎衍编写的《信用评级前沿理论与实践》阐述了信用评级是在信用关系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就其将来完全、按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业务,它通过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借贷信用行为、商品赊销行为和提前接受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程度进行独立客观的分析,提供有关信用风险程度的信息,有助于投资者(授信人)、商品提供者判断某一固定收入的投资、赊销发生损失的相对可能性。资信评级行业经过百年的发展,在揭示和防范信

4、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被投资者、赊销企业和监管机构所认同。信用评级是社会信用建设体系的基础,良好的市场信用是建立和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信用评级业肩负着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加快我国信用制度建设和信用体系完善的光荣任务。与国际信用评级业相比较,我国的信用评级业还存在许多等待解决的问题。而关于我国信用评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等问题,主要参考的是曹萌《打破美国信用评级垄断——大公成为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

5、机构》、李新民,徐培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改革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成当务之急》等资料。在这些资料中,作者们阐述的是关于我国信用评级以及信用评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等。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加上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我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美国一方面大规模收购我国评级企业,长驱直入中国评级市场,另一方面却将我国评级机构拒之门外,其意在遏制中国获取国际资本市场话语权。我国信用评级业目前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严重问题:第一,信用评级业的运作方法仿照美国模式,弊端重重。这主要表现在评级机构之间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谋求

6、生存和发展,无法保障评级机构在发生企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时,以公共利益为重。我国的评级机构的定位与美国一样是依靠市场调节的竞争主体(金思嵘.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R]中国经贸2008)。评级准入门槛低、评级机构众多,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竞争机制使信用级别买卖公开化。向受评对象收费的评级模式把评级机构与受评对象的利益结合起来,增加了评级风险。企业通过要求评级机构预评级来来逆向选择,促使各评级机构之间不得已展开了给予高级别的竞争。在这样的机制下,评级机构没有太多的动力通过提高评级技

7、术来准确揭示风险,而是集中在为争夺市场竞相掩盖风险上。信用评级作为金融市场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重要的金融监管工具,如果无法客观反映风险,将影响政府对金融风险判断的准确性,削弱国家通过金融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第二,我国缺乏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系统规划,法规缺失,监管无力。我国在信用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虽然有几个部门规章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做出简单规范,但层级太低,权威性差,明显落后于实践。监管多头负责,政出多门,浪费资源,还造成了监管的重叠与监管真空,实际的结果是没有一个监管机构有权

8、利和能力从全局角度规划中国信用评级业的架构,统筹协调整个信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几乎与评级竞争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了我国评级行业的缺陷。第三,评级市场被美国机构主导,严重威胁我国金融主权,2006年以来,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利用我国在信用评级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几乎在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长驱直入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们通过收购中资评级公司控制了我国2/3以上的评级市场,使我国正在丧失对本国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更为严重的是,美国评级机构已经深入至国家经济技术安全的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