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

探究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

ID:20112641

大小:63.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探究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_第1页
探究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_第2页
探究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探究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常州市金坛区薛埤中心卫生院江苏常州213245【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方法: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选取,通过抽取健康体检者肘静脉血,分析标木采集时间、标木方式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及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在不同时间段采集血液标木,对患者凝血检验指标、血常规检验指标存在影响,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血液标木放置时间的不同,对患者凝血检验指标、

2、血常规检验指标存在影响,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标木放置时间、标木采集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和凝血检验结果均有影响,因此通过重视控制变异方式,可提高数据可靠性。【关键词】凝血检验;血常规;影响因素;控制变异随着检验医学的进步,人们常采用血常规和凝血检验患者病情发展程度,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防止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虽其检验效果显著,似可因多种因素,影响检验结果[1]。木文旨在探究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选

3、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选取。男性/女性体检者之间比例为.•56:44,年龄24〜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97±2.75)岁。所有体检者均知情木次研究目的,并签署书面同意书。1.2方法操作方式:在抽取健康体检者肘静脉血时,应嘱咐受检者静来休息五分钟,在采血处上五厘米扎好压脉带,而从第一次进针开始计时,三分钟后,解除扎好的压脉带,随后按照常规操作方式,采取受检者静脉血,并将收集的血液标本分别放于三个凝血管中,第一根管在离心处

4、理后,分别在2、4小吋进行测定,而剩余两根凝血管,可在温室后放置2、4小时后测定。检测受检者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仪器:全血细胞计数仪采用ABX120型号;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器选用sysmex公司生产的CA7000型号。1.3观察指标分析标本采集吋间、标本方式吋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及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0.05代表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分析压脉带吋间、标本方式吋间对凝血检验

5、结果及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组间相比存在差异(P<0.05)o具体结果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3讨论近年来,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率,各项检验方式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苏中凝血检验、血常规最为常见,其诊断效果里显著,但可因各种因素影响诊断结果,近年来,其临床多数检验科医生逐渐重视其影响因素。其中血常规通过显示受检者体内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等血液学指标,苏可反映受检者体内各器官功能,而凝血检验,通过凝血酶吋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吋间等指标,可反映受检者凝血功能[2~3]。有研究表明,长时间扎压脉带,可

6、导致凝血功能凝血酶吋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吋间等指标呈下降趋势,说明苏可激活相关凝血因子,防止凝血因子进入外周血管内,向吋可造成部分血管出现损伤现象,而随着吋间越长,可降低局部浓度,造成相关指标发生变异,因此在检测受检者血液吋,不应长吋间扎压脉带。同吋本次研究中发现,血液标本放置吋间越长,受检者凝血检验指标逐渐上升,血常规检验指标逐渐下降,其主要是由于红细胞随着吋间的延长,逐渐出现破裂、衰老现象,促进凝血功能活化,且释放出部分凝血因子,从而导致部分血小板被消耗,引起假性白细胞升高现

7、象[4〜5]。总而言之,血液标本放置时间、标本采集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和凝血检验结果均有影响,因此通过重视控制变异方式,可提高数据可靠性。参考文献:[1】温晓燕,陈淑红,杨秀莲等.血常规及凝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的研究[儿宁夏医学杂志,2013,35(4):323-324.[2】薛宇红.避免标本采集不当给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7):224-225.[3】陈淑红,胡红梅,温晓燕等.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探讨[」].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0):

8、1149-1151.[4】黄颖娜.临床血常规标本凝血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儿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0):2768-2769.[5】谢招香.探讨血常规、凝血常规分析前的影响因素[」].中外健康文摘,2014,54(7):212-2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