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四例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四例

ID:20145209

大小:61.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四例_第1页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四例_第2页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四例_第3页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四例_第4页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四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四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四例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素材,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辩证地对待教材,智慧地使用教材,使它能够灵活地为教学服务。笔者使用的是科学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在教学中,笔者对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进行了如下创新设计,经过学生动手实验,效果很好。实验设计一:分子在不断运动教材42页“观察活动”中实验2-6,教师演示学生不易观察,改成学生实验,由于使用大量浓氨水既造成药品浪费又污染环境,所以改成微型实验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取一块干净的比色板(或用包装药品的塑料板代替),在两个穴内滴加数滴酚酞溶液,在相邻的一个穴内滴加数滴浓氨水

2、,用小烧杯罩住相邻的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两个穴;过一会儿观察,烧杯罩住的酚酞溶液变红色,没有被烧杯罩住的酚酞溶液不变色。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明:①可用于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用于演示实验时,可将比色板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或放在电脑摄像头下),便于观察现象。②改进后能节约药品,保护环境。实验设计二:分子之间有间隔取一支长约40cm的一端封住的玻璃管,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入其容积一半的水,再用注射器沿管壁缓缓注满含有微量品红的酒精溶液(溶液显红色),观察到液面明显分层;用拇指堵住玻璃管口将其倒立,观察到水和酒精迅速互溶同时有气泡溢出,液面下降约lcm。证明分子间有间隔。说明:①将玻璃导管一端在喷灯

3、火焰上加热封住,冷却后使用。②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加入微量品红的目的是易于观察液体分层现象。③水和酒精互溶,挤出水中溶解的空气,形成气泡,溶液体积减小。④改进后能够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设计三:教材136页“学生实验探究”中实验5-6中图5-10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的检验该实验只能说明碳酸受热发生了化学变化,不能说明碳酸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只有验证生成物有二氧化碳,才能充分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和碳酸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此将图5-10(c)改成如图一所示。■图一通过小烧杯内石蕊溶液变红,证明碳酸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实验设计四:教材233页“学生实验活动”中实验

4、8-11“将两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一支倒插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一支倒插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摆动试管”。上述操作的目的是通过对比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实验存在两个缺点:(1)不易操作:①学生将试管迅速倒立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易使氢氧化钠溶液喷溅到手上。②学生将试管缓慢倒立插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水中,易造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2)实验用时较长,现象不明显。所以,将此实验改为如图二所示:分别向盛有250mL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内注入5mL的液体之后,可以通过对比观察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了反应。说明:①实验操作简单安全,现象明显。②向学生渗透了控制变量法

5、在对比实验中的重要性。??S编辑李建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