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教学大纲

传热学教学大纲

ID:20214091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7

传热学教学大纲_第1页
传热学教学大纲_第2页
传热学教学大纲_第3页
资源描述:

《传热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00104Z10课程名称:传热学/HeatTransfer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56/3.5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适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四版)[2]TLBergman,ASLavine,FPIncropera,DPDeWitt,FundamentalsofHeatandMassTransfer(7thedition),JohnWiley&Sons,Inc.,2011[3]弗兰克P.英克鲁佩勒等著,葛新石等译,

2、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第六版)[4]弗兰克P.英克鲁佩勒等著,叶宏等译,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习题详解,第六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第一版)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四年制本科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和把握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及机理,掌握热量传递基本方式情况下的传热量计算以及部分情况下的温度分布计算,对换热器有初步的认识,能进行换热器简单的热设计,能理解传热增强与削弱的原理及应用方法。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日后从事的与炉窑热工、制冷与空调、动力机械、检

3、测与控制技术等相关的研究、设计与管理工作等打下必要的基础。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熟练掌握导热、对流换热及热辐射大部分情况下的传热量计算;透彻理解该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传热机理并能将其应用于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熟悉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理论。能力:通过对传热学实际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和分析求解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发现、思辨和表达的能力。素质:理解传热学应用分析的思维模式,建立热能工程师必须具备的热平衡思想;通过课外导学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能适应社会,自主发展的素质;通过课程中的讨论,

4、培养和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的素质。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含研讨)实践第1章热量传递基本方式;传热过程,传热分析方法440热量传递基本方式传热学的热平衡分析方法和热阻法首先建立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关系,交代传热学学习要求和目的。预先要求学生准备传热学应用范围和实例及三种传热方式进行课堂讲述,讲述以示例引入;补充一些难以思考到的知识点。第2章傅里叶导热定律;导热微分方程与定解条件;稳态导热问题求解1110.50.5傅里叶导热定律、导热微分方程,平板及圆筒壁导热,肋片分析导热微分方程,多层变

5、导热系数处理,等直肋片的分析导热微分方程让学生推导和教师补充说明带动理解,增加讨论,部分内容交由学生预习完成,一维导热问题处理结合传热过程进行,提前讲述将临界热绝缘直径置于圆筒壁导热部分,等直肋片分析突出一维模型的建立,强调思想,多维问题处理从略第3章非稳态导热概述,集总参数法,精确分析法,多维,半无限大区域30非稳态导热过程的分析,集中参数法,一维物体非稳态导热集中参数法,一维物体非稳态导热学生预习+课堂演示(非稳态导热应用)+教师点评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兴趣。抓住方法核心,淡化数学推导讲述集中参数法及一维非稳态导热的图解法第4章稳态导热数值计算,非稳态导热数值计算20有

6、限差分法的思想,稳定性判断离散方程推导将稳态和非稳态两部分内容分开,分别在多维稳态和多维非稳态部分讲述,形成温故知新效果,强调思想,淡化推导第5章对流传热过程简介,边界层简介,边界层的相似与比拟理论50边界层理论,边界层的相似与比拟理论能量方程推导,边界层微分方程推导,相似理论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及分类和推导难点部分可提前要求学生预习并演示。以纵掠平板对流换热为例,加强相似分析法的实际使用第6章外部流动对流传热(纵掠平板及横掠单管、管束);内部流动对流传热;自然对流传热109.50.5边界层分离、单管换热规律,内部流动流动及换热特征,流动及换热随流体温度变化,自然对流驱动

7、力,Gr数单管、管束换热规律,流动及换热随流体温度变化的规律,竖板上自然对流换热分析考虑系统性,以外部流动问题统领纵掠平板与横掠单管、管束问题,加强学生对问题更深刻的理解,侧重机理分析和计算练习第7章蒸汽凝结传热,流体沸腾传热20传热模式,膜状凝结分析,膜状凝结影响因素及其强化传热膜状凝结分析的假设,临界热流密度点抓住要点分析,将二者的共同点提取分析,影响因素和强化换热可预留学生讲述第8章热辐射基本概念,黑体辐射,实际物体辐射40黑体辐射,黑度和吸收比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基尔霍夫定律兰贝特定律,吸收比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基尔霍夫定律学生预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