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教学大纲

传热学教学大纲

ID:20391430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传热学教学大纲_第1页
传热学教学大纲_第2页
传热学教学大纲_第3页
传热学教学大纲_第4页
传热学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热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传热学教学大纲(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72学时)(一)课堂讲授1、绪论传热学的研究对象、传热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传热学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对流、热辐射,热阻、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传热过程。2、导热问题的数学描述温度场、等温线与等温面、温度梯度、热流矢量、付立叶定律、导热系数、导热微分方程式及其定解条件。3、稳态导热通过单层、多层平壁的导热,通过复合平壁的导热,通过单层、多层圆筒壁的导热,通过肋壁的导热、肋片效率,通过接触面的导热,二维稳态导热*。4、非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第三类边界条件下无限大平壁(一维)瞬态导热的分析解法*、Fo准则对温度分

2、布的影响、集总参数法、其它形状物体的瞬态导热(二维与三维)、第二类边界条件下半无限大物体的瞬态导热、周期性非稳态导热。5、导热问题数值解法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稳态导热的数值计算、非稳态导热的数值计算、柱坐标系的有限差分方程*。6、对流换热的基本方程牛顿冷却公式与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定性温度与定型尺寸、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求解的基本思想、定解条件。7、对流换热的求解方法边界层分析、外掠平壁层流边界层微分方程组的分析解*、外掠平壁积分方程组的建立与求解、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的类比、相似理论基础。8、单相流体换热

3、及准则关联式管内受迫对流换热、入口段与充分发展段、管内流体平均速度与平均温度、影响管内受迫流动换热的因素、管内受迫对流换热计算、外掠圆管对流换热、外掠单圆管、外掠管束、外掠翅片管束、自然对流换热、无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有限空间中自然对流换热、自然对流与受迫对流并存的混合对流换热。9、凝结换热与沸腾换热凝结换热现象、膜状凝结与珠状凝结、努谢尔特层流膜状凝结分析解、凝结雷诺数与凝结准则、湍流膜状凝结、水平管内凝结换热、水平管束外平均凝结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及其强化换热的措施、沸腾换热现象与沸腾的分类、大容器饱和沸腾换热、沸腾过程与沸腾曲线、泡态沸腾机理大容器泡态沸腾换热计

4、算、两相流简介。10、热辐射的基本定律热辐射的基本概念:热辐射的本质与特点、吸收率、反射率与透射率、辐射力与辐射强度、黑体、白体与灰体、发射率。热辐射的基本定律:普郎克定律、维恩位移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兰贝特余弦定律、基尔霍夫定律。11、辐射换热计算黑表面间的辐射换热:任意位置两非凹黑表面间的辐射换热、封闭空腔中诸黑表面间的辐射换热、存在绝热表面时的辐射换热。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引例—两无限大平行灰表面间辐射换热、有效辐射、组成封闭空腔的两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封闭空腔中诸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遮热板。角系数的确定方法:积分法确定角系数、代数法确定角系数。气体辐射、火焰辐射*、太

5、阳辐射。12、传热计算通过肋壁的传热、复合换热与复合换热系数、传热的增强与消弱、换热器的流型与平均温度差。以上内容中,带“*”号的内容作为选修内容,可只讲授结论,也可以不讲。(二)习题内容1、绪论,2—4题,以概念题为主。2、导热问题的数学描述,3—5题。3、稳态导热,6—8题。4、非稳态导热,6—8题。5、导热问题数值解法,3—5题(含自编程序上机计算1题)6、对流换热的基本方程,3—5题。7、对流换热的求解方法,3—5题。8、单相流体换热及准则关联式,6—8题。9、凝结换热与沸腾换热,4—6题10、热辐射的基本定律,4—6题。11、辐射换热计算,6—8题。12、传热计算,4—6题

6、(至少两道复合换热题)。(三)实验内容下列实验中除实验3必做以外,其余四个实验选做两个。1、热电偶制做与标定2、稳态圆球法测定粒状材料的导热系数3、加热横管表面的复合换热及其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实验(综合性实验)4、空气横向外掠单圆管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测定5、辐射测量法测定材料法向发射率与反射率(五)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及其规律的工程技术学科,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提供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也为以后从事热能的合理应用、建筑节能、热工设备热效率的提高及换热器设计与研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

7、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比较宽广和巩固的热能传递规律的基本知识,具备分析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相应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初步的传热科学研究能力。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绪论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及传热过程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学会对传热过程进行解剖处理与分析计算。(2)导热掌握付立叶定律,了解影响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理解各向同性材料导热问题的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