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第五中学历史组-普宁二中

福建莆田第五中学历史组-普宁二中

ID:20231867

大小:49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1

福建莆田第五中学历史组-普宁二中_第1页
福建莆田第五中学历史组-普宁二中_第2页
福建莆田第五中学历史组-普宁二中_第3页
福建莆田第五中学历史组-普宁二中_第4页
福建莆田第五中学历史组-普宁二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莆田第五中学历史组-普宁二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普宁二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杨锐钦审题人:肖雪珠本试卷共8页,32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A.发展长途贸易B.运送军粮C.发展小农经济D.加强中央集权3.《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

2、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下列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A.“工商食官”B.“机户出钱,机工出力”C.“一人治之,十人食之”(一人耕种,十人得食)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4.《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较南宋时期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5.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其中发现的距今6500多年的水稻田遗址,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

3、历史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这一考古发现能印证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一特点()A.精耕细作,男耕女织B.各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性C.独立发展,自成体系D.南稻北粟的作物分布结构6.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7.《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①

4、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力的富余③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④大大有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8.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其民调(实物赋税),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9.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棉

5、花)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10.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④松江等地区以种植业为主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1.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B.

6、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12.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13.汉武帝时规定:“商人财产每2000钱,抽税一算(120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4000钱抽一算;……商人之车,则征收二算;船5丈以上者,每船抽税一算。”这个政策的直

7、接目的是()A.打击富商大贾B.降低商人的经济地位C.打击地方割据势力D.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14.某学者在评价中国17、18世纪的科技时强调:“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的人口过剩产生的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15.从《清代中期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