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失落主体.

找寻失落主体.

ID:20290685

大小:5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2

找寻失落主体._第1页
找寻失落主体._第2页
找寻失落主体._第3页
找寻失落主体._第4页
找寻失落主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找寻失落主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找寻失落的主体——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主体意识淡薄的现状与思考摘要: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主体意识的淡薄已经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从现实来看,主要反映在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过程的优化、课外阅读的实施和阅读能力的评估上。如何唤醒教师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效率,可从三个方面予以尝试:确立大教学观,更新教学理念;立足课堂教学,注重课堂实践;丰富职业理想,重视精神的唤醒。我们必须在清醒地认识现状的同时,深刻进行反思,努力找寻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日渐失落的主体。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教师主体意识现状思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的本位问题,当是育人。“育”有生育、抚

2、养、培养、教育之意,就教师对学生的作用而言,应是培养与教育,是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主的个体而进行的培育。理所当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回顾近阶段的阅读教学:疲于应试,以讲授的形式进行“填鸭式”教学;过度凸显主体,走向极端,流于形式,使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沦为“放羊式”教学……因为教师缺乏认识,意识淡薄,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或强行压抑,或一味抬高,造成阅读教学系统的整体失衡。因此,小学阅读教学需要进行深刻地反思。现状:无可奈何花落去在日常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主体意识淡薄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丢失是一个普遍而严重的

3、问题,是与新课程改革的主旨相违背的,是教育前进和发展的桎梏。为了有效地、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清醒地认识这一现状。一、主体意识淡薄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新课标提出课程目标要遵循三个维度来设计,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是建立在把学生当作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个基础之上的,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和素养的形成等诸多方面的目标达成。在这样接近完美的构想之下,具体实施如何呢?缺乏主体意识,使学生享受不了感悟与思索的过程,能力无法提高,知识、情感、价值观全是被动接受。或者,一知半解,没有理解“学习”与“发展”的具体内涵和承接关系,只知学生是

4、“学习的主体”,忽视学生还是“发展的主体”,导致学生只能是自主地获得纯粹的知识,而能力、情感、素养等均无法发展与提升。教者主体意识淡薄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具体达成。以苏教版第十二册《孔子游春》一课为例,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一、二、八自然段;能掌握生字表中的生字,会认会写;能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比喻的精妙和孔子的善思、善喻、善教;在朗读感悟的同时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提升。可是,缺乏主体意识的教师往往把应试作为唯一目标,只把可能考到的知识点强行塞给了学生且不断地复习检测,没有遵照学习的规律和发展的规律,教给学生方法让其慢慢地去习

5、得,并享受这个习得的过程。至于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受到了文化的熏染,是否提升了情感,在这种错误意识的引领下变得无足轻重,无关紧要,若有若无。二、主体意识淡薄影响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材是个例子”,通过学习这个“例子”,学生尝到了阅读的乐趣,习得了阅读的方法,产生了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因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将是受益终身的。由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选好“例子”是至关重要的。主体意识淡薄影响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教科书中的“例子”有问题。或陈旧、老套、机械,不合适宜;或抽象、乏味、单调,脱离生活实际;或虚假、造作、欺骗,违背了教育

6、的宗旨;或欠考虑,有争议,不利于学生发展。例如:课改前有一类课文《凡卡》、《穷人》、《小音乐家杨科》都是片面宣扬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黑暗,对其优越处只字不提,可是发展至今天,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辨证地去看待这样的问题,不能只抓着“辫子”不放。《八角楼上》说“毛主席坐在八角楼上,挑了挑灯芯,革命的光芒便照亮全中国”,这句话饱含的意思太抽象、太深奥,缺乏历史知识的学生只有在通读《中国革命史》以后才能完全领悟。《生命桥》讲述老龄羊牺牲自己,帮助小羚羊跨越悬崖,顺利逃生的故事。难道羚羊竟有如此的智慧、情感和伟大精神?难道新人的成功非得用老一辈的生命作代价?《西沙渔人》,西沙群岛近海鲨鱼都快

7、绝种了,可西洋渔人们还在标榜猎鲨鱼的那种勇猛,这怎能让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也许,编者的意图是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可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否拔苗助长,病急乱投医?二、拓展的学习内容有问题。精读某篇文章,可以适当补充相关资料辅助理解,但一定要适宜、精当,分清主次。否则,一堂课精读一篇课文时间尚且不够,教师却找来两三篇相关文章在课堂上阅读,会直接导致精读不深入,感悟不彻底,囫囵吞枣;教者通过多种途径找来的相关资料,有的联系不大,冲淡了主题,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