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2010指南ppt课件

心肺复苏2010指南ppt课件

ID:20346183

大小:2.07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0-12

心肺复苏2010指南ppt课件_第1页
心肺复苏2010指南ppt课件_第2页
心肺复苏2010指南ppt课件_第3页
心肺复苏2010指南ppt课件_第4页
心肺复苏2010指南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2010指南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心肺复苏2010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参考文献:心肺复苏(简体版)2010心肺复苏(英文版)2009中国心肺复苏(初稿)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既要与2005主要变化-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早期识别与呼叫;(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4

2、)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与2005主要变化-几个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保证每次按压后的回弹,避免过度通气与2005主要变化(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PEA)者常规使用阿

3、托品(7)维持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BLS中“ABC”为“CAB”的理由(1)施救对象---绝大多数心跳骤停发生在成人,据报告,所有年龄心脏骤停者CPR存活率最高均属被目击的室颤或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这些患者CPR早期最关键要素是胸外按压和电除颤。(2)减少延误----按ABC顺序,现场急救者开放气道、嘴对嘴呼吸、放置防护隔膜或其他通气设备会导致胸外按压延误。通过改变顺序,使胸外按压开始得更快,以至胸外按压第一组完成(30次按压

4、约18秒即完成),因通气延迟时间最短。BLS中“ABC”为“CAB”的理由(3)施救者的意愿和可操作性—据统计不足50%的心脏骤停者能得到在场目击者所施CPR。其原因很多,但其中之一是ABC的顺序,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对救援者来说最为困难。开始就胸外按压可使更多心脏骤停者得到CPR,特别对不能或不愿予人工通气者至少会得到鼓励实施胸外按压2010指南心肺复苏被描述为系列处理,医务人员应根据最可能的原因施救:例如,如果单独的急救者看到有人突然倒地,他意识到此人因突发室颤致心脏骤停,急救者应立即求救EMS(救援医疗服务)系统,获取和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并予CPR。但对一个

5、溺水或其他窒息者在EMS到达前优先予施5组(约2分钟)常规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此外,新生儿心脏骤停更可能是呼吸道病因,通常复苏按ABC顺序,除非已知心脏病的病因。医务人员一般以团队形式救治,团队同时进行几项操作:如一人心外按压,一人AED并求援,另一人可以开放气道和通气电除颤2010年的指南未对除颤、电复律和起搏进行很大的修改,强调在给与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同时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肺复苏存活率的关键。电除颤对一个室颤患者来说,能否成功地被给予电除颤,使其存活,决定于从室颤发生到进行首次电除颤治疗的时间。应尽早除颤,5分钟之内开始。除颤延迟1分钟,存活率降低7—10%,超过10

6、分钟再除,存活率仅为2—5%。电除颤多数患者院前心脏骤停患者无法在早期(开始4分钟内)接受治疗。在心脏骤停早期需要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来产生血流,为细胞膜提供生成有效节律所需的部分能量。若呼叫救助4~5分钟后急救医务人员才能到达,电击前先做CPR可改善患者生存率。若呼叫救助5分钟后救护车才能到达,先接受CPR患者的生存率和出院率能提高5倍(22%对4%)。改善血液循环:多按压、少通气援救者一旦为患者建立了可靠的通气道,则应立即进行持续胸部按压,不应中断按压来进行通气。在基本生命支持(BLS)阶段,为减少因通气而中断按压的次数,胸部按压/通气比率应至少30:2。因为即使在最佳状

7、况下,CPR产生的心输出量也小于正常值的20%,且每次正压通气时的心、脑血流量立即减少。此外,尽管每分钟通气量小于正常,但患者肺气体交换相对充分,这是由于患者肺血流严重降低,而肺泡通气/血流(V/Q)比值相对正常所致。最近的动物实验证明,胸部按压/通气比率从15:2增至30:2,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加1倍,心输出量增加25%,且不影响氧合和酸碱平衡。改善血液循环:多按压、少通气在进一步生命支持(ALS)阶段,建议不间断胸部按压频率至少为100次/分钟。负责通气的援救者应提供的通气率为8~10次/分钟,但不应过度通气,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