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ID:20385119

大小:6.22 MB

页数:187页

时间:2018-10-1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_第1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_第2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_第3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_第4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07-20批准  2002-01-01实施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1997]建标第10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和部分试验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地震的经验教训,采纳了地震工程的新科研成果,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科研教学单位及抗震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和试设

2、计,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后共有13章11个附录,主要修订内容是:调整了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提出了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将原规范的设计近、远震改为设计特征周期分区;修改了建筑场地划分、液化判别、地震影响系数和扭转效应计算的规定;增补了不规则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结构抗震分析、楼层地震剪力控制和抗震变形验算的要求;改进了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底部框架房屋的抗震措施;增加了有关发震断裂、桩基、混凝土筒体结构、钢结构房屋、配筋砌块房屋、非结构等抗震设计的内容以及房屋隔震、消能减震设计的规定。还取消了有关单排柱内框架房屋、中型砌块房屋及烟囱、

3、水塔等构筑物的抗震设计规定。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的具体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负责。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管理组(邮编:100013,E-mail:ieecabr@public3.bta.net.cn)。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建

4、筑技术研究院、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中国轻工国际工程设计院(中国轻工业北京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新疆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勘察设计研究院、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华中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云南工业大学、华南建设学院(西院)主要起草人:徐正忠、王亚勇(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王迪民 王彦深 王骏孙 韦承基 叶燎原 刘惠珊吕西林 孙平

5、善 李国强 吴明舜 苏经宇 张前国陈 健 陈富生 沙 安 欧进萍 周炳章 周锡元周雍年 周福霖 胡庆昌 袁金西 秦 权 高小旺容柏生 唐家祥 徐 建 徐永基 钱稼茹 龚思礼董津城 赖 明 傅学怡 蔡益燕 樊小卿 潘凯云 戴国莹 1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

6、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1.0.3  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注:本规范一般略去“抗震设防烈度”字样,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简称为“6度、7度、8度、9度”。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

7、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1.0.5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1.0.6 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fortification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2.1.2 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fortificationcriterion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

8、能的重要性确定。2.1.3 地震作用 earthquakeact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