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及科研诚信建设

学术不端行为及科研诚信建设

ID:20418426

大小:4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3

学术不端行为及科研诚信建设_第1页
学术不端行为及科研诚信建设_第2页
学术不端行为及科研诚信建设_第3页
学术不端行为及科研诚信建设_第4页
学术不端行为及科研诚信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术不端行为及科研诚信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术不端行为与科研诚信建设[摘要]:最近十余年来,抄袭剽窃、数据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和滥用权力、不当得利等学术腐败现象在我国大面积爆发,高频进入公众视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至为迫切,刻不容缓。本文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作了六点剖析,并据此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使之不愿为;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使之不必为;推进法制规范建设,使之不能为;加大惩戒处置力度,使之不敢为等四条应对之策。[关键词]:科研诚信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对策[作者]:浙江省仙居县委党校吴坚高级讲师教学科长教研室主任最近十余年来,抄袭剽窃、数

2、据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和滥用权力、不当得利等学术腐败现象在我国大面积爆发,高频进入公众视野,个中主角不乏头顶各种光环的教授、博导、高校领导、海归学者、知名院士等等,目前光被点名或被质疑卷进学术造假、学术腐败事件的学者教授就已不下百人。最近曝出的一起典型案例是:曾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因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被科技部撤销所获奖项,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当事者造假教授李连生被所在西安交通大学撤销职务并予解聘。科研不端行为不仅毒化我国的学术环境、

3、学术生态,阻碍学术创新、学术进步,而且还损害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加重全社会的诚信危机。如今我国的学术不端行为,其花样之多、手段之奇、关涉之广,流毒之深,几乎到了令人侧目而又莫之奈何的地步。有鉴于此,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已是至为迫切,刻不容缓。一、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2007年《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对学术不端行为作了以下六大分类:(1)故意虚假陈述,比如编造数据、篡改数据,7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2)侵犯他

4、人著作权,比如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引用时故意篡改内容、断章取义;(3)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4)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比如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多个出版物发表,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将基于同样的数据集或数据子集的研究成果以多篇作品出版或发表;(5)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6)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包括骗取经费、装备和其它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滥用或严重浪费科研资源,在个人履历表、资助申请表、职位

5、申请表以及公开声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以及故意隐瞒重要信息。二、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剖析1、社会环境影响。一方面,社会转型中,传统道德规范、道德价值、道德体系不断受到怀疑、否定,现代道德规范、道德价值、道德体系又未及重构、强化,人们的社会生活处于“自主”的道德放纵或道德真空状态。另一方面,经济转轨中,市场经济发育不全导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本性放纵无度,容易诱使人们背弃诚信为本,滋生“一切向钱看”拜金思想。科研工作者一旦红尘迷眼,沾染社会不良习气,将功名利禄凌驾于科学研究

6、、职业操守之上,各种学术不端现象自然应运而生。2、学术规范缺失。7在美国,有两本学界人士熟知的学术写作指南:《芝加哥手册》和《韦伯美国标准写作手册》,它们对学术写作的各个细节,包括注释该如何标,引文该如何引,甚至对人名、地名、标点符号的使用,都作了严格规定;除上述两本通用手册外,美国不同的学术领域,还有各自的专有规范。由于我国没有类似的通用手册,科研工作者对学术写作等科研规范普遍缺乏应有认知,很多时候只能“凭科研良心与从业感觉”作出“或然”判断。因为对科研规范不甚了了,工作中难免就会出现这样那样一些问题。3、

7、评价体系扭曲。目前很多单位的科研评估主要是考评发表论文数、论文的影响因子数、承担科研项目数、申请到的经费数、获得奖项数等等。简言之,基本上是以数字量化指标为主,并据此给被评的单位、部门或个人分档、定级,与个人职称评定、收入挂钩。“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样的评价体系极易催生浮躁、急功近利思想,诱使一部分人超越底线伦理弄虚作假。袁隆平获评国家科技最高奖曾因没有SCI论文受到非议、海归博士涂序新因申报副教授职称未果跳楼以求“解脱”,此类事件皆因不良评价体系而起。4、权力深度介入。我国的学术研究单位几乎全为公立性质

8、,权力介入太深,学术行政化、科研“官本位”现象突出。一方面,官员掌控大量学术资源,地位强势;另一方面,单位学术成就又事关单位排名、官员政绩。相互需要的结果,是使官员与科研人员链结成官研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一旦发生学术腐败,官员一方往往不愿事态扩大而是选择大事化小,息事宁人。比如:杨杰和陈进造假案东窗事发,二人所在校方在收到揭发报告后的第一反应都是“郑重辟谣”,甚至都表示要采取法律措施捍卫学校和造假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