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湿陷现象成因

黄土湿陷现象成因

ID:20418734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黄土湿陷现象成因_第1页
黄土湿陷现象成因_第2页
黄土湿陷现象成因_第3页
资源描述:

《黄土湿陷现象成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土湿陷现象的成因  黄土类土是一种特殊的第四纪大陆松散堆积物,性质特殊。晋城矿区主要分布有:老黄土,一般没有湿陷性,土的承载力较高,以Q2离石黄土为代表;新黄土,广泛覆盖在老黄土之上,在矿区分布广泛,与工程建筑关系密切,一般都具有湿陷性,尤以Q3马兰黄土构成湿陷性土的主体。黄土在干燥时具有较高的强度,而遇水后表现出明显的湿陷性,这是由黄土本身的成分结构决定的。  黄土中含60多种矿物,以碎屑矿物为主,并含部分黏土矿物。碎屑矿物中主要为石英、长石、碳酸岩;黏土矿物绝大多数为水云母,并有少量蒙脱石和高岭石等。易溶盐、中溶盐和有机物的含量较

2、少。  构成黄土的结构体系是骨架颗粒,它的形态和连接形式影响到结构体系的胶结程度,它的排列方式决定着结构体系的稳定性。湿陷性黄土一般都形成粒状架空点接触或半胶结形式,湿陷程度与骨架颗粒的强度、排列紧密情况、接触面积和胶结物的性质和分布情况有关。黄土在形成时是极松散的,靠颗粒的摩擦和少量水分的作用下略有连接,但水分逐渐蒸发后,体积有所收缩,胶体、盐分、结合水集中在较细颗粒周围,形成一定的胶结连接。经过多次的反复湿润干燥过程,盐分积累增多,部分胶体陈化,因此逐渐加强胶结而形成较松散的结构形式。季节性的短期降雨把松散的粉粒黏结起来,而长期的干

3、旱气候又使土中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连同溶于其中的盐分便集中在粗粉粒的接触点处,可溶盐类逐渐浓缩沉淀而形成为胶结物。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粒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连接力也逐渐增大,这些因素都增强了土粒之间抵抗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形成了以粗粉粒为主体骨架的多空隙结构。当黄土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楔入颗粒之间,于是结合水连接消失,盐类溶于水中,骨架强度随着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在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土粒向大孔滑移,粒间孔隙减小,从而导致大量的附加沉陷。这就是黄土湿

4、陷现象的内在过程。  1.2黄土湿陷性的本质和湿陷系数  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附加沉陷性能,称为湿陷性。湿陷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黄土具有明显的遇水连接减弱,结构趋于紧密的有利于湿陷的特殊成分和结构。衡量黄土湿陷程度的指标为“湿陷系数”即δs。  δs=■(1)  式中:hp为保持天然的湿度和结构的土样,加压至一定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hp′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受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h0为土样的原始高度,cm。  当δs值小于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当δs值大于或等于0

5、.015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  1.3黄土的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  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部土层的饱和自重压力作用下而发生的湿陷,称为自重湿陷,否则称非自重湿陷。  划分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黄土时,可取土样在室内作浸水压缩试验,在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下测土的自重湿陷系数δzs。  即δzs=■(2)  式中:hz为保持天然含水率和结构的土样,加压至土的饱和自重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hz′为稳定后的土样,在受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h0为土样的原始高度,cm。  当δzs<0.015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当δzs≥0

6、.015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1.4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的确定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应根据基底下各土层累计的总湿陷量Δs和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的大小等因素确定。  Δs=∑βδsihi(3)  式中:δsi为第i层中的湿陷系数;hi为第i层土的厚度,cm;β为考虑地基土的侧向挤出和浸水几率等因素的修正系数。基底下5m(或压缩层)深度内取1.5;5m(或压缩层)深度以下,在非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可不计算;在自重湿陷性场地,可按(4)式的β0值取用。  自重湿陷量Δzs=β0∑δzsihi(4)  式中:δzsi为第i层土在上

7、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下的自重湿陷系数;hi为第i层土的厚度,cm;β0为因土质地差异的修正系数。晋城地区取0.5。利用δsi和δzsi确定湿陷等级可参考表1。  2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土或灰土垫层、土桩或灰土桩、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基础、预浸水法等。各类地基的处理方法都应因地制宜,通过技术比较后合理选用。  对于Ⅱ级以上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如采用土或灰土垫层、土桩或灰土桩、桩基础预浸水法,不同程度存在工作量大、花费劳力多、施工现场占地大、工期长

8、、造价高等缺点。近几年来,强夯法以其处理地基施工简便、速度快、效果好、造价低等优点,在全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在我集团公司寺河矿,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效果也十分明显。  寺河矿联合建筑设计在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