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及肺癌分期中的应用.doc

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及肺癌分期中的应用.doc

ID:20542083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及肺癌分期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及肺癌分期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及肺癌分期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及肺癌分期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及肺癌分期中的应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及肺癌分期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及肺癌分期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的患者30例,其中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22例,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6例,联合颈部与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2例。结果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纵隔疑难疾病17例均获得明确诊断,确诊率高达100%,高度怀疑或病理不明的13例患者已确诊为肺癌,切除标本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肺癌诊断分期的常规方法,安全有效并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优势

2、,值得推广。  [关键词]电视纵隔镜术;纵隔疾病;肺癌  纵隔镜作为一种诊断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逐渐成为纵隔肿物诊断和肺癌术前准确分期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电视纵隔镜的出现又使得这一技术的应用更加准确和安全,与传统纵隔镜相比,电视纵隔镜在手术的操作性和可视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的患者30例,其中,女13例,男17例,年龄44-73岁,平均54.6岁。手术前进行胸部CT、胸部X线平片、细胞学、痰细菌、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其中17例属尚未明确诊断的纵隔疑难

3、病,初步诊断为结节病9例,纵隔肿瘤6例,纵隔淋巴结结核2例;临床确诊为癌症且经胸部CT等检查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1.0cm)13例,包含2例患者在术前曾接受过放疗或化疗,3例伴有明显的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  1??2治疗方法患者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行单腔气管插管。患者仰卧,肩下稍微垫高,头部后仰。消毒铺巾按正中胸骨劈开要求进行。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入路。其中包括单纯行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单纯行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及联合行颈部与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  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切口位于胸骨切迹上1横指3cm处,纵向切开颈阔肌至气管壁,

4、沿气管前间隙置入纵隔镜,注意置镜时镜管上下叶应处于闭合状态,以免造成置镜困难。借助电视屏幕,用钝头吸引器或小纱球进一步分离气管前隧道至隆突水平,同时按顺序观察气管两侧及隆凸下左右主支气管旁可疑肿物或肿大淋巴结。确定活检部位后,先用长细针穿刺,除外血管后再行活检,避免对大血管的损伤。在助手的配合(持镜)下,术者可以双手进行操作,完成对病变的充分游离、淋巴结的完整摘除以及术中止血等操作。取足标本量后,严密止血,对肿瘤或淋巴结创面及滋养血管出血,一般通过电凝或止血纱布压迫,均可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对较大的血管或淋巴管则采用银夹止血。  胸骨旁

5、电视纵隔镜手术:由于颈部纵隔镜的局限性,主肺动脉窗、主动脉旁或前纵隔的病变,应采用胸骨旁纵隔镜手术。在第2或第3肋间胸骨(左或右)旁2cm处作一长约4-5cm的切口,经胸膜外分离至病变处,置入纵隔镜,以探查第5、6组淋巴结或纵隔肿物,多处取活检。术后一般不放置引流管,术中胸膜破裂或同时行肺活检时除外。  2结果  本组17例诊断不明的纵隔疑难疾病均获得明确诊断,其中纵膈巨大淋巴结增生1例,胸腺囊肿2例,纵膈淋巴结核1例,纵膈转移癌4例,胸腺癌1例,纵隔未分化癌2例,淋巴瘤4例,结节病2例。分别给予及时准确的治疗。术前胸部CT显示13例纵

6、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经颈电视纵隔镜检查证实,其中纵膈淋巴结N2淋巴结转移5例,均接受化疗;总格淋巴结未见转移的8例,均直接进行开脑肺叶切除术联合纵膈淋巴结清扫术,或单行开脑肺叶切除术,术后大小标本证实均为肺癌,且未见纵膈淋巴结转移,与纵膈镜的检查结果相一致。本组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现象。  3讨论  纵隔镜检查术的目的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肺癌纵隔淋巴结的外科分期,另一类为纵隔和(或)胸内肿物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在临床实践中,此项工作占据较大比重,我们的实践表明,有超过2/3的纵隔镜检查术为诊断目的。在这部分病例中,许多又是

7、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在本组中接近1/4。因此可以讲,纵隔镜检查术不仅是肺癌纵隔淋巴结外科分期的最主要手段,也是肺癌诊断的重要方法,是肺癌常规诊断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延伸。①肺癌分期中,CT对纵隔淋巴结诊断标准为直径>1cm,其敏感性为64%左右,特异性为94%左右;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是诊断纵隔淋巴结较好的无创检查,敏感性为88%左右,但其特异性为86%,阴性预测值较高。而纵隔镜则分别为96%、100%。对PET检查纵隔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可直接开胸,而阳性者仍应行纵隔镜检查,且随时间的积累,PET的准确性有下降趋势,价格昂贵亦是其广泛

8、应用的障碍。纵隔镜在肺癌分期中的地位在近期内是其他检查所无法替代的。②纵隔疑难病的诊断胸内气管周围病变一直是胸部疾病诊断的难点。如结核病、结节病无需手术治疗,而某些纵隔肿瘤(如淋巴瘤等)亦非手术指征,术前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