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教学计划

八下教学计划

ID:20762274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5

八下教学计划_第1页
八下教学计划_第2页
八下教学计划_第3页
八下教学计划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下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作中学八年级(1)(8)班数学教学计划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制订者:吕智生为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任务,拟订本学期的授课计划如下:一.目的要求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把握“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调动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3人。来自本镇十多个村、居,多数是独生子女,经济状况不平衡,数学基础亦不平衡

2、。部分同学数学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上有畏难情绪,对这部分同学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他们,力争全班同学共同提高。三、教材情况分析本教材在我校首次采用,是与新的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教材。它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力求实现课程总体目标。它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通过设置数学实验室、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栏目,为学生

3、提供了较多的“做”数学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做”感受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知识和结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具体要求: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第八章分式具体要求:知道分式并会利用它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可化为一

4、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第九章反比例函数具体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关系式y﹦k/x(k为常数,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第十章图形的相似具体要求: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及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

5、,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的原理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通过典型实例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了解视点、视角及盲区的涵义,并能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第十一章图形的证明(一)具体要求:理解证明的必要性,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能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能利用知道的基本事实证明一些命题;能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

6、明的价值。第十二章认识概率具体要求: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注意在学习中培养和发展随机观念,初步形成用随机观念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四、具体奋斗目标认知目标:全面完成认知任务,熟悉了解各主要知识点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检测认知点合格率95﹪以上,优秀率50﹪以上。能力目标: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的能力。重点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逐步养成学生“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习惯。情感目标:关注学生

7、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能从交流中获益。五.方法措施1.在数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类比等方法,大胆提出自已的猜想,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2.注重引导学生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已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3.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课本安排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数形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4.教学中要重视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提供学生思维的载体,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概念的过程

8、,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改变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5.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地展示图形。六、教学进度安排2006级全年级人数为121人,2004年下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分,总体来看,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还有所倒退。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完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