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点拨”

也说“点拨”

ID:20765105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5

也说“点拨”_第1页
也说“点拨”_第2页
也说“点拨”_第3页
资源描述:

《也说“点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也说“点拨”孙永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拨”至关重要,适时、适度的“点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然而,“点拨”作为教学艺术、教学机智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并非随意而可为之。在此,我仅从操作层面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教师的阅读要先于学生进行。教师对教学文本的解读与消遣性阅读不同,其最为突出的一点表现为,这是一种敏感的阅读。所谓敏感的阅读,就是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努力挖掘文章的难点、疑点、亮点,并将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与自己头脑中旧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以求得对文本内容的内化。例如:于漪老师在阅读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

2、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时便思考:“东、西、南、北”四字有着怎样的含义呢?它与汉乐府《江南》中“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中的“东、西、南、北”有何不同?它与王实甫题写在阳关的对联“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中的“南、北、东、西”有什么差异?它与徐渭题写在青藤书屋的对联“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中的“东、西、南、北”又有哪些差别?……不难看出,教师的独立阅读体验与自身的知识储备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的,忽视积累终难进入游刃有余的佳境。  丰富的积累仅仅是运用好点拨的前提,因为教学中的

3、点拨不是教者的自我陶醉,它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只有建立在对学生认知水平准确认识和科学预测基础上的点拨,才会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换言之,点拨一定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累或体验。如,学习杜甫《登高》一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不妨引导学生回忆其初中接触过的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秋思》,并在比较中让学生讨论,同样是在极其凝练的文字中出现多个意象,两者有何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渗透,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从而产生美妙的诗歌意境。还可以顺势引入《易水歌》、《大风歌》以使学生了

4、解我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传统。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点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只有这样,新的认知才会被学生纳入旧有的知识体验系统,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读”来解决,但“读”并不是万能的。任何一位作家,其创作特色的形成及他在文章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倾向与其生活的历程及其思想的变化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许多作品,尤其是那些文学作品,必须要把它放到作者的生命历程中去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文学史、文化史的眼光。比如,学习莫泊桑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便可以

5、点拨学生,使其了解作家这一写作特色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作家自身透彻的观察和炉火纯青的文学技巧,另一方面得益于福楼拜对他的指导。福楼拜不仅要求莫泊桑学会观察事物,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没有写过的东西,而且要求他努力寻找最适于表达事物特点的“那个名词、那个动词、那个形容词”。可以说,是福楼拜使精致细腻的细节描写成为莫泊桑精湛的小说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就需要引导学生,使其明白苏轼何以能够在残酷凶险的人生搏斗中,既能保持自己的人格和节操,又能应付纷至沓来的外部打击。苏轼在儒学的基础上染佛、道,并把儒、佛、道三

6、家哲学结合起来。佛、道思想使他能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解脱人生的忧患,儒家思想又使他坚持理想,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用“史”的眼光看问题,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去思考。如果一味停留于对作品文字的表面化理解,必然要把教学引入为分析而分析的怪圈,使原本丰富厚重的语文变得苍白而单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