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从2006年全国高考卷看2007年备考策略的调整

[语文]从2006年全国高考卷看2007年备考策略的调整

ID:2078380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6

[语文]从2006年全国高考卷看2007年备考策略的调整_第1页
[语文]从2006年全国高考卷看2007年备考策略的调整_第2页
[语文]从2006年全国高考卷看2007年备考策略的调整_第3页
[语文]从2006年全国高考卷看2007年备考策略的调整_第4页
[语文]从2006年全国高考卷看2007年备考策略的调整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从2006年全国高考卷看2007年备考策略的调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从2006年全国高考卷看2007年备考策略的调整杨玉良  当我拿到2006年高考卷的时候,心中不由得一惊,太感意外了!特别是大阅读和作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大阅读怎么能这样考呢?你不要说学生从考场上下来一片唏嘘,就是让我们老师做,也未必能拿到一半分数。  本大题的考点过于集中,总共四道题,就有三道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而且文章语言很蕴藉,又很少抒情议论的句子可以依托,只能靠考生从言语之间去推断和想象,真的难以把握。  其次是作文。人们大都认为全国卷最可能考的题型仍然是话题作文,可没有想到,却考了材料作文。考生没有了作文“话题”,限制更少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了,反而手足无措。以上两

2、种情况是很耐人寻味的。  再者,基础题型的灵活多变,也给广大师生留下很深的印象。Ⅰ卷的第四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连贯。依照惯例应该将Ⅱ[语文]从2006年全国高考卷看2007年备考策略的调整杨玉良  当我拿到2006年高考卷的时候,心中不由得一惊,太感意外了!特别是大阅读和作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大阅读怎么能这样考呢?你不要说学生从考场上下来一片唏嘘,就是让我们老师做,也未必能拿到一半分数。  本大题的考点过于集中,总共四道题,就有三道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而且文章语言很蕴藉,又很少抒情议论的句子可以依托,只能靠考生从言语之间去推断和想象,真的难以把握。  其次是作文。人们大都认为全国卷最可能考

3、的题型仍然是话题作文,可没有想到,却考了材料作文。考生没有了作文“话题”,限制更少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了,反而手足无措。以上两种情况是很耐人寻味的。  再者,基础题型的灵活多变,也给广大师生留下很深的印象。Ⅰ卷的第四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连贯。依照惯例应该将Ⅱ[语文]从2006年全国高考卷看2007年备考策略的调整杨玉良  当我拿到2006年高考卷的时候,心中不由得一惊,太感意外了!特别是大阅读和作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大阅读怎么能这样考呢?你不要说学生从考场上下来一片唏嘘,就是让我们老师做,也未必能拿到一半分数。  本大题的考点过于集中,总共四道题,就有三道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而且文章语言

4、很蕴藉,又很少抒情议论的句子可以依托,只能靠考生从言语之间去推断和想象,真的难以把握。  其次是作文。人们大都认为全国卷最可能考的题型仍然是话题作文,可没有想到,却考了材料作文。考生没有了作文“话题”,限制更少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了,反而手足无措。以上两种情况是很耐人寻味的。  再者,基础题型的灵活多变,也给广大师生留下很深的印象。Ⅰ卷的第四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连贯。依照惯例应该将Ⅱ[语文]从2006年全国高考卷看2007年备考策略的调整杨玉良  当我拿到2006年高考卷的时候,心中不由得一惊,太感意外了!特别是大阅读和作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大阅读怎么能这样考呢?你不要说学生从考场上下来一片唏

5、嘘,就是让我们老师做,也未必能拿到一半分数。  本大题的考点过于集中,总共四道题,就有三道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而且文章语言很蕴藉,又很少抒情议论的句子可以依托,只能靠考生从言语之间去推断和想象,真的难以把握。  其次是作文。人们大都认为全国卷最可能考的题型仍然是话题作文,可没有想到,却考了材料作文。考生没有了作文“话题”,限制更少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了,反而手足无措。以上两种情况是很耐人寻味的。  再者,基础题型的灵活多变,也给广大师生留下很深的印象。Ⅰ卷的第四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连贯。依照惯例应该将Ⅱ卷的第六大题作为语言表达运用来考查。而六大题18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能力,仍是在考查连贯

6、,没有考查简明与得体。  就是比较稳定的题型,也努力求新。例如诗歌鉴赏,避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重点项目,转而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名句名篇的默写,仍为两题选一,但第1小题却一改默写一首完整诗歌的传统,转而考查对文章的背诵。再如,第六大题的19题,虽仍为压缩语段,但在材料的选择上却不再集中在新闻题材上,而是选择了颇具传统文化特色的说明二胡的段落。20题,虽仍是仿句,但却扩大了考查范围,而且“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的要求也让考生大伤脑筋。  其实,全国Ⅰ卷充分体现了“以稳为主,以变求新”的命题思路,严格遵循了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题型和题量都与去年一致,整体上给人一种稳重

7、、亲切、平和的感觉。命题人从三个“有利于”出发,稳中求变、求新是必然的选择。  从以上对2006年高考试卷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2006年高考试卷的一些“求变”“求新”的命题趋势:  1.宏观把握与微观突出的和谐统一趋势。  全国卷在保持整体的稳重、平和面貌的同时,并不排斥局部的求变、求新。今年语文试题考点的相对集中,值得我们深思。  2.基础知识与表达运用综合考查的趋势。  第一大题的4小题,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