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读《朱德诗词集》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读《朱德诗词集》

ID:20849807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7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读《朱德诗词集》_第1页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读《朱德诗词集》_第2页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读《朱德诗词集》_第3页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读《朱德诗词集》_第4页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读《朱德诗词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读《朱德诗词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读《朱德诗词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读《朱德诗词集》杨胜群朱德是伟大的革命家,又是杰出的诗人,他一生奋斗,一生有诗。中央文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朱德诗词集》,收入他保留下来的诗词作品550首。一口气读完这部诗词集,感受最深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清代诗人赵翼翻检中国诗歌史后感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说的才人本义是诗才,但后来人们将其引申为历史上文韬武略、建树文治武功的卓越人物。朱德和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领风骚的一代才

2、人。中国为什么能在上个世纪发生巨大的历史变迁,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在上个世纪真正走上振兴之路,从很大程度上说,就是因为时代造就了毛泽东、朱德这样一代人。历史发展到新的世纪,人们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上个世纪他们那一代人的奋斗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太重要了,会更加想知道到他们究竟是怎样文韬武略的一代人;而当人们比较了解他们之后又会感到用文韬武略不足以完全地概括和形容他们。毛泽东、朱德那一代人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作为他们思想和言行底蕴的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这种文化底蕴是他们成为伟大爱国主义者的底蕴,也是他们成为伟大马克思主义

3、者和共产主义者的底蕴。这种文化底蕴使他们能够从更为宽阔的文明视野,学习吸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代表的一切世界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为中华民族自立于先进民族之林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又使他们能够立足于中国的实际,面对世界纷呈各异的思想文化潮流,始终保持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老一代革命家身上表现在方方面面,而对于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家诗人来讲,还表现在他们的诗词创作上。诗词是能全面展示人的文化素养的。毛泽东是公认的文化大家,这一定位是同他在诗词创作上的成就分不开的。朱德诗词创作风格同毛泽东不尽相同,但对诗词这一传统艺术形

4、式执着的继承和创新,对诗词创作艺术规律的娴熟把握,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的融会贯通,与毛泽东是相同的。这使得他的诗词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朱德诗词集》收入了他早年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三次用诗圣杜甫诗原韵作的二十一首七律。其中,两次用杜甫《秋兴》八首原韵作了十六首诗。用其韵,还要用其意,才算上乘。他不仅严格地用了其韵,而且还巧妙地运用或者转用了其意,用革命信念和革命战争的立意深化了诗的意境。五言古体诗,近人习之者不多,但朱德写来得心应手。如1942年7月作的《游南泥湾》一诗,情景交融,古朴而清新,完全称

5、得上为现代题材的五言诗佳作。新诗在他们那代人中是不太盛行的,朱德偶尔为之,也写得那样自如。1938年10月,他和郭沫若分别11年后在武汉重逢,相互写了同名《重逢》新诗相赠。朱老总的诗凝练、朴实,郭沫若的诗奔放、活跃,一武一文,可谓一张一弛。诗词属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和精神世界的展示。德国革命诗人海涅说过,他的心胸是德国感情的文库。那么完全可以说,作为革命家诗人的朱德,他的心胸是中国感情的文库。阅读朱德诗词,人们会被其崇高的又没有任何雕饰的感情脉络和精神境界所感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脉络和精神境

6、界呢?概括地讲,就是始终与国家、民族和人民休戚与共,始终以国家、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解放为己任。早年诗作集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深切忧虑和救国救民的抱负。可以看到,这几乎是他早年全部诗词的主题。对他来讲,这种情感和抱负不是失意、困顿之时由己及彼的悲天悯民,也不只是一种少年壮志,而始终是他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精神归宿。1906年,他离开顺庆府中学堂时,写下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诗句。三年后,他决定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时,又写下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诗句。1916年以后,朱德晋升为滇军高级将领,可谓官高禄厚,

7、但他仍然己饥己溺是吾忧,对人民疾苦感同身受。对于军阀政客争权夺利、陷民于水火,他十分愤慨和忧虑,深叹年年争斗逼人来,如此江山百姓哀、难解心怀万斗忧。他不屑于高官厚禄,矢志倾心为国志无违。在他这一时期作的诗词中,满是似悯苍生遭战劫、久受飞灾怜百姓、困民水火泪沾巾、誓救民生路一条等一类句子。他历经曲折探索,终于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正如他诗中说的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旌旗。你可能会感兴趣:读《民生经济学——“三农”与就业问题的解析》一书体会-赵健文化助推城市发展——读《关于北海历史文化与城市发

8、展的思考》随想学习《关键在于落实》的心得体会-郑伦先落实是一种文化-王述超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扎实推进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李德明做官,做事,做人——《干部素养读本》读后感-葛以权免费(.mFFanwEN.):读书心得收集或原创抗日战争时期的诗作集中表达了他与人民甘苦与共、共襄胜利的情怀。抵御外侮、守土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